流拍增多、溢价率走低、地价下跌,2018年中国多地土地市场出现明显退烧。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土地出让收入最多的50个城市合计“卖地”收入3.7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微涨3.7%,平均楼面价下调13.3%。与房地产市场类似,2018年中国大中城市土地市场也经历了一轮“前高后低”的走势,上半年50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上涨近40%,此后涨幅一路下滑,全年数据与2017年土地市场成交额基本持平,热点城市上涨明显放缓。
从地价来看,数据显示,50个城市平均楼面地价为每平方米2277元,相比2017年的2627元,下调13.3%,这也是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土地价格明显下调。50个城市中,27个城市出现楼面价下调,占比达54%。
分城市看,去年一年中,土地出让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城市有11个。其中,杭州卖地收入2500亿元,上海,郑州,重庆,苏州,北京,武汉、广州等10个城市达到1000亿元以上。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近月来,热点城市“卖地”收入同比涨幅放缓,50个城市中,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调的城市有17个。
土地成交溢价率更是明显下降。2018年,50个城市中,有47个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出现了同比下调,占比高达94%。
中国指数研究院同日发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研究总监白彦军指出,2018年中国各大城市土地流拍数量显著增加,全年流拍土地占全部推出土地量的8.4%,为过去9年中的最高值,此前楼市相对低迷的2014年,这一数据也不超过5%。此外,白彦军指出,去年中国300个城市平均楼面地价下降7%,而2016-2017年,300个城市楼面价保持20-30%左右的快速上涨。土地市场走冷或许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开始。(记者 庞无忌)
4月27日,上海、佛山、长沙等多个城市举行土地出让活动。根据最终出让结果,土地溢价率最高达到36.4%,最低只有3%。
前,在一二线热点城市,优质土地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开发企业合作拿地已经成为获得新项目的重要方式。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不少城市的土地出让动作在一二月陆续按下“暂停键”,土地市场热度降至低位。但是从2月土地市场成交情况来看,北京、成都等城市的热度逐渐上升,出现多宗高溢价地块。
2019年,全国300城市土地供应同比微增,一二线城市供应走高,三四线城市供求两端同比下滑。总体楼面均价和收金同比上涨,平均溢价率基本持平,“稳字当头”的调控政策效果明显。
2019年,全国300城市土地供应同比微增,一二线城市供应走高,三四线城市供求两端同比下滑。总体楼面均价和收金同比上涨,平均溢价率基本持平,“稳字当头”的调控政策效果明显。
2019年,在调控趋严的背景下,土地市场价格维持平稳运行,在“地王”数量大幅减少的同时,不少昔日“地王”入市后遭遇市场下行,尤其是热点一二线城市部分“地王”陷入尴尬境地。专家认为,未来在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下,房企高质量周转模式将逐步颠覆囤地模式,土地市场将更趋于理性。
从11月份土地市场的数据来看,地方城市在年末土地供应节奏上迎来整体大爆发,当月全国土地市场供应量大幅增加。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336城经营性土地供应总建筑面积为51709万平方米,环比大涨113%,和2018年同期相比也呈增加之势,涨幅为20%,是近三年来的最高峰。
本市土地交易市场昨天成交3宗经营性用地,土地面积约23公顷,建筑规模约62万平方米,包括一宗住宅用地和两宗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
临近年底,土地市场整体供应走高,成交方面延续价增量减的低迷态势。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全国300个城市各类用地供需规模同比基本持平,住宅用地推出与成交面积小幅增长。
截至12月9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根据内地和香港相关上市房地产企业发布的公告,目前已经有32家房企发布了今年前11个月的销售业绩,合计销售额达到56027亿元,同比上涨18.6%,刷新历史记录。上述32家房企2018年全年合计销售额为52538亿元。这意味着大部分房企今年前11个月的销售额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