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年土地市场降温趋势明显。近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受监测的40个典型城市全年累计土地成交建筑面积56789万平方米,自2018年10月份以来同比增速快速回落。
截至2018年12月末,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均价为424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3%,同比下跌13.7%。从历史数据来看,40城土地成交均价涨幅自2016年9月达到峰值之后便一路震荡回落,2018年3月进入负区间,同年10月份以来由于一线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有所增长,成交结构变化导致40城地价同比跌幅有所收窄。
分不同类型城市来看,2018年全年,一线城市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微幅增长1.4%,成交均价同比下跌12.9%;二线城市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14.7%,成交均价同比下跌14.1%;三线城市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14.9%,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2.7%,量价齐升。
从土地成交溢价率来看,2018年,尤其是三季度以来,多地土地流拍频现,低溢价甚至底价成交成为常态,全年40城土地成交溢价率同比下跌13.2%,创2010年以来新低。
易居研究院研究员沈昕分析指出,事实上从2016年9月开始,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开始由松转紧,各类调控政策不断在热点城市蔓延,市场逐渐降温,土地成交溢价率也进入下行通道,下行趋势延续至今。
“预计2019年一季度40城地价将继续保持同比下跌”。沈昕分析认为,一线城市正在执行严厉的调控措施,在部分城市总供地量和核心位置地块供地量增加的情况下,近几个月来成交面积和成交均价有所上涨,但总体溢价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部分热点二线城市也在继续执行较为严厉的调控措施,二线城市土地市场下半年来整体表现出量价齐跌的态势。三线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基本平稳,成交均价则连续两个月下跌,有所降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一二线城市全年土地均价降幅超过一成,2018年全年,4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下降1.2%,为24113亿元。沈昕表示,从40城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速走势来看,基本与土地成交面积走势一致,6月份以来下跌趋势明显。预计2019年一季度,随着土地市场的降温,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同比降幅将继续扩大。
“短期内国家层面的调控政策不会放松,随着房企的资金压力逐渐加剧和对市场预期的转变,全国的土地市场仍会继续降温”。沈昕表示。
记者 高伟 北京报道
28日,自然资源部通报10起土地、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督促地方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和及时查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促进在全社会形成依法有保障、违法必受罚、违规必追究的氛围。
4月27日,上海、佛山、长沙等多个城市举行土地出让活动。根据最终出让结果,土地溢价率最高达到36.4%,最低只有3%。
前,在一二线热点城市,优质土地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开发企业合作拿地已经成为获得新项目的重要方式。
3月30日,自然资源部就《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新《土地管理法》的细化方案出台,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开奠定了基础。
3月25日,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郑州市国土资源局郑东新区分局发布公告,网上挂牌出让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区域郑政东出〔2020〕16号(网)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地上地下共计38419.49平方米(折合约57亩),起始价合计2.77亿元。
中国国务院近日出台新规,决定大幅下放用地审批权。自然资源部也表示,同步下放建设用地预审权。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是否意味着“松绑”土地?城市发展是否重回“摊大饼”式扩张的老路?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不少城市的土地出让动作在一二月陆续按下“暂停键”,土地市场热度降至低位。但是从2月土地市场成交情况来看,北京、成都等城市的热度逐渐上升,出现多宗高溢价地块。
《决定》发布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甚至被网友称为是为房地产松绑的“新土改”。也有网友担心审批权下放,18亿亩红线还保不保得住?为此,人民网强国论坛邀请权威专家进行解读。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及土地问题专家1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土地审批放权目标是“增效”而不是“增量”,不是建设用地“松绑”,城市土地供应不可能进入“宽松时代”,但改革考验着管理部门及地方政府政策监管水平、风险防范能力。
3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要求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土地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