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墓地应被视作一种民生基础设施,应该是地方政府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项目,保证其供给充分才能对“暴利坟地产”釜底抽薪。
清明即将到来之际,高价墓地再次引起关注。据报道,当年轻人还在感叹高房价时,作为“身后事”,殡葬服务这一产业正靠着高毛利率、高成长性的优势“闷声发大财”。一殡葬公司的负责人称:“像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一个墓地售价已经超过10万元。每平方米的价格比房产还贵。在最受欢迎的天寿公墓,最贵的墓地大约要100万人民币。”
而高价墓地背后,是“坟地产”的暴利。有数据表明,在港股上市的殡葬企业福寿园和万桐园,近年以来墓地销售的毛利都稳定在80%以上;国内殡葬行业的后起之秀福成股份,2018年殡葬业务毛利率更高达87.96%。这些墓地供应商的毛利超过房企毛利2倍多,“坟地产”秒杀房地产,已是不争的事实。
“坟地产”的暴利,无疑是建立在普通民众痛苦之上的,也因此成为了舆论关注的民生痛点之一。也正因此,终结“暴利坟地产”,正在成为社会普遍的共识。
“暴利坟地产”繁荣的背后,是民众根深蒂固的厚葬观念。入土为安,风光下葬,在绝大多数地方依然是难以改变的传统。在这种观念之下,催生出对于墓地的庞大需求,造成墓地供不应求,抢墓地、炒墓地成为风气,必然为“暴利坟地产”推波助澜。
近年以来,绿色殡葬理念也开始在一些地方流行,但总体而言,仍然是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是绿色殡葬服务总体仍然比较粗放,民众也对绿色殡葬缺乏文化认同。此外,绿色殡葬的激励机制也乏善可陈,许多地方几百上千元的补贴,难以唤起民众参与绿色殡葬的热情。
在绿色殡葬难以全面普及的当下,为满足民众殡葬需求,理当建设更多公益性墓地,以缓解供需矛盾。但现实中,一些地方相关殡葬公共服务供给却严重不足,公益性墓地成了稀缺品,而有的大城市,为了节约土地,更是早就叫停了公益性墓地。
没有廉价的公益墓地可供选择,民众唯一出路就是购买市场上的高价墓,这样的情形下,“坟地产”的兴旺就成了必然,墓地价格因此被越炒越高。然而,一方面为了节约土地,停建或少建公益性墓地;另一方面,“经营性公墓”却可以坐拥大量土地,建设各种豪华公墓,造成惊人的土地浪费。这显然有悖于叫停公益性墓地以节约土地的政策初衷,也无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暴利坟地产”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殡葬公共服务的不足。就政府部门而言,首先要对绿色殡葬的推广改变枯燥的说教,创新方法,培养民众的心理认同,同时健全激励机制,提高绿色殡葬的吸引力。而在绿色殡葬普及之前,公益性墓地建设不能减少,更不能被叫停。公益性墓地应被视作一种民生基础设施,应该是地方政府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项目。只要公益性墓地供给充分,不难打破墓地经营企业的垄断,从而对“暴利坟地产”釜底抽薪。
去年9月,《殡葬管理条例》启动了自1997年实施以来的首次大规模修订,相关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建立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制度,提供遗体接运、暂存、火化、骨灰存放以及生态安葬等基本殡葬服务。通过法律的修改,改进和提升公共服务,早日彻底终结“暴利坟地产”,让民众不为殡葬而忧,这是社会共同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