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监测的全国土地市场行情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土地市场形势较二季度更加严峻,在融资环境越发收紧的影响下,企业的拿地态度也转向审慎,市场整体呈现出环比量价齐跌的走势。
其中,一线城市第三季度供地积极性不减,虽然保障性地块仍是主流,但其中不乏优质宅地,如上海、广州均有稀缺宅地出让;二线城市受成交结构变动及调控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溢价率大幅回落;三四线城市由于市场预期不佳导致地市热度明显不及去年同期,成交体量更是同比大幅减少了15%。
事实上,自今年7月份开始,全国受监测的336城市土地市场成交量由高位逐渐下降至低谷;截至9月份,第三季度经营性土地成交建筑面积环比第二季度下降11%,同比去年第三季度降幅达到10%。
综合今年前三季度,受监测城市土地市场成交总建筑面积为164223万平方米,同比也下降了8%。
在土地价格方面,今年第三季度土地成交均价开始高位回落。其中,7月份土地成交均价为2686元/平方米,9月地价为2482元/平方米。第三季度的整体成交均价为2494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2%。
“一方面是受到热点城市高价优质地块成交减少、成交结构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融资环境持续收紧,房企拿地积极性明显降低,底价成交地块比重明显上升,从而使得土地成交均价有所下调。”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相关分析人士说。
与此同时,由于房企拿地理性回归,三季度各线城市土地溢价率均显著回落。克而瑞数据显示,综合前三季度,土地成交溢价率为15%,与上半年溢价率相比下降3个百分点,和去年同期相比也降低了3个百分点。此外,第三季度重点城市的土地流拍数量较二季度明显升高。
针对四季度市场,该人士指出,冬季即将到来,许多北方城市会迎来停工期,对新开工等指标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房企到位资金减少,融资难,资金面趋紧等因素制约,新开工面积增速也难有亮眼表现。综合而言,近期多数房企的拿地态度趋向审慎,尤其是对于核心一二线城市的高价地块,已有“无人问津”的现象。预计四季度地市延续低热度运行。
4月27日,上海、佛山、长沙等多个城市举行土地出让活动。根据最终出让结果,土地溢价率最高达到36.4%,最低只有3%。
前,在一二线热点城市,优质土地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开发企业合作拿地已经成为获得新项目的重要方式。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不少城市的土地出让动作在一二月陆续按下“暂停键”,土地市场热度降至低位。但是从2月土地市场成交情况来看,北京、成都等城市的热度逐渐上升,出现多宗高溢价地块。
2019年,全国300城市土地供应同比微增,一二线城市供应走高,三四线城市供求两端同比下滑。总体楼面均价和收金同比上涨,平均溢价率基本持平,“稳字当头”的调控政策效果明显。
2019年,全国300城市土地供应同比微增,一二线城市供应走高,三四线城市供求两端同比下滑。总体楼面均价和收金同比上涨,平均溢价率基本持平,“稳字当头”的调控政策效果明显。
2019年,在调控趋严的背景下,土地市场价格维持平稳运行,在“地王”数量大幅减少的同时,不少昔日“地王”入市后遭遇市场下行,尤其是热点一二线城市部分“地王”陷入尴尬境地。专家认为,未来在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下,房企高质量周转模式将逐步颠覆囤地模式,土地市场将更趋于理性。
从11月份土地市场的数据来看,地方城市在年末土地供应节奏上迎来整体大爆发,当月全国土地市场供应量大幅增加。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336城经营性土地供应总建筑面积为51709万平方米,环比大涨113%,和2018年同期相比也呈增加之势,涨幅为20%,是近三年来的最高峰。
本市土地交易市场昨天成交3宗经营性用地,土地面积约23公顷,建筑规模约62万平方米,包括一宗住宅用地和两宗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
临近年底,土地市场整体供应走高,成交方面延续价增量减的低迷态势。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全国300个城市各类用地供需规模同比基本持平,住宅用地推出与成交面积小幅增长。
截至12月9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根据内地和香港相关上市房地产企业发布的公告,目前已经有32家房企发布了今年前11个月的销售业绩,合计销售额达到56027亿元,同比上涨18.6%,刷新历史记录。上述32家房企2018年全年合计销售额为52538亿元。这意味着大部分房企今年前11个月的销售额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