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9日发布。截至2009年12月31日,河南省有耕地1228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0176万亩。
调查表明,我省人均耕地2009年为1.23亩,与1996年的1.33亩相比略有下降,依然低于全国人均耕地1.52亩的水平,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部分地市后备资源已近枯竭。
关于河南“人地挂钩”的先行试点,省土地总督察透露,已与国土部进行沟通,但仍需进一步确认。
二次土地调查结果公布 河南耕地面积1.2288亿亩
9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河南省有耕地1228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0176万亩。
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2009年底,平原区耕地8537万亩,丘陵区耕地2572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量的69.47%和20.93%。山区耕地有1179万亩,占耕地总量的9.60%。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8057万亩,占耕地总量的65.57%。
其中,南阳、驻马店、周口、信阳、商丘五市的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合计达到54.02%,粮食产量合计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8%。
此外,河南省园地347万亩,林地5260万亩,草地102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7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644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81万亩。
据介绍,“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省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地”一致,全面查清了全省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
耕地面积“账面”数据“多”了389万亩
记者注意到,从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数据看,2009年全省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05%,居全国第3位,比第一次土地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25.95万公顷(389万亩)。
对于多出的耕地面积,是否会对河南省的粮食生产量产生影响,省土地总督察王西同说,影响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税费政策调整和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等因素影响,耕地面积的“账面”数据虽有所增加,但全省实际有效耕种面积并没发生变化。而且,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的数据因此更加全面、客观、准确。
王西同介绍说,河南省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也是在实际保有的耕地基础上实现的,是与河南多年来严格保护耕地的制度分不开的。河南以占全国6.05%的耕地生产出全国10.15%的粮食,不仅养活了1亿河南人民,每年还向全国调出约400亿斤原粮及粮食加工制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