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专题 全景看房 楼盘快讯 新盘在线 商业地产 旅游地产 业主论坛 好房美图

建立改造新模式 郑州城中村改造主打“惠民牌”

2014-07-28 09:24 来源:河南日报

  2012年以来,为构筑“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交通体系,打造生态廊道和水系景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居住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郑州市委、市政府围绕交通道路、生态廊道、四类社区、组团起步区、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和产业集聚区六个切入点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大加快了郑州市的城中村改造进程。

  截至目前,郑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316平方公里内的124个行政村(含228个自然村)中,158个自然村(涉及100个行政村)已拆迁,已拆迁面积约7145.87万平方米。已有95个村(组)完成控规批复,85个村(组)完成集体土地转国有,完成土地转国有49916.79亩,完成土地收储22685亩。94个自然村(涉及63个行政村)已开工建设安置房。

  勇于探索

  建立改造新模式

  城中村改造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全省乃至全国来说,没有统一的政策。但随着城市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中村存在管理体制落后、社会治安混乱、人居环境恶劣、配套设施欠缺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广大村民和市民要求改变城中村脏、乱、差局面的愿望非常强烈。

  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指出,城中村改造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改善民生,提升郑州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郑州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先后出台并完善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切实形成了一套规范、有效、符合国家大政方针的工作机制。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始于2003年,“今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作为重中之重的城中村改造已进入冲刺阶段。”郑州市城市改造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城中村改造进程缘何提速?专家指出,提速的根本原因在于创新。郑州市打破了传统的改造和安置模式,采取了以政府主导模式进行的城中村改造。即由区政府成立的全资或控股公司,具体负责城中村改造的拆迁和安置房建设,减少了私利的主导。政府全程监管,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真正让群众享受配套更完善、环境更优美的城市生活。

  规划先行,简化程序。在坚持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控制性的基础上,郑州市采取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步编制的原则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审定权下放到各区规划分局,市规划部门备案。在城市总体规划等基础上,由市规划局向区政府下达规划设计编制条件,区政府委托具有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负责安置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区规划分局审定。

  依法规范供应土地。在土地整理环节,按照政府主导模式,由区政府委托国有全资或控股公司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建成区内的城中村土地按国有土地确认、登记和管理,其他土地报批征收。在土地供应环节,对于安置居住用地,确权的土地由村集体申请自办出让,报征的土地明确以划拨方式处置;经营性安置用地和开发用地,坚持走招拍挂程序。土地出让净收益按年限按比例补贴拨付各区政府,用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为减少群众后顾之忧,郑州市对于划拨方式处置的安置房按照商品房上市交易,上市交易时免缴土地出让金。

  明确全市统一的补偿标准。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补偿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面积、区位、用途等因素确定,原则上三层以下(含三层)的合法建筑,按市场评估价给予补偿。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的,按照人均住房安置建筑面积不大于60平方米房、商业用房不少于10平方米标准安置,并允许以激励方式按成本价增购不大于20平方米住宅安置用房,人均总安置面积不大于90平方米。对集体经济组织合法经营用房人均不超过30平方米的部分按1∶1给予补偿安置。在安置房建筑面积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鼓励群众以住宅用房置换商业用房,并对商业用房实行集体管理与经营,以解决群众就业和后续生活来源。

  发展公共服务让群众受益

  周新庄建筑工地北侧,中原万达广场的一派繁荣景象呈现在记者眼前。两座毗邻的写字楼高高矗立在十字街角,底座商场周围停满了车辆,前来购物的人们进进出出……这里原本属于罗庄村。

  往日的罗庄村,到处是灰白相间的水泥楼,后期叠加的楼层,拥挤的“握手楼”……密密麻麻。

  而如今,一番拆迁改造之后,昔日破旧的居民楼摇身一变,俨然一座现代商厦。商场南边两排咖啡色高层居民楼拔地而起,居民都已入住。

  城中村改造凸显的成果不止这一处。通过改造,郑州市建成了曼哈顿广场、国贸中心、升龙国际中心、大连万达等一批商业综合体。不仅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群众的购物、休闲、健身和娱乐提供了方便,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使城市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中村改造不仅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村民的住房、门面房等财产性收入也翻了倍。”罗庄村委会负责人说。

  此外,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郑州市高度关注群众的医疗、健身、休闲、教育、就业等需求,合理规划和建设停车场、公共绿地,以及中小学、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据郑州市城改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已完成土地招拍挂的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郑州市已累计盘活建设用地33011亩,其中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的用地13974亩,占盘活土地总量的42%,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48.1万平方米。

  其中,规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174所,占地1929亩,建筑面积97.2万平方米,将大大缓解郑州市中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规划新建扩建道路160条,占地3040亩,其中拆迁燕庄村打通的未来路和金水路,构建了市区二环路网结构;

  聂庄村拆迁即将打通的纬二路、纬四路,将缓解金水路和黄河路交通拥堵现象;

  围绕全市打通188条断头路和“井字+环线”,先后启动了涉及科学大道西延的五龙口村、涉及金水路西延的沙口村以及紫荆山路南延的站马屯村等。

  规划绿地188块,占地3098亩,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着力配建社区服务中心、医院、社区卫生站、消防站、变电站、派出所、公交场站、公共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累计占地1884亩。

  围绕郑州市委提出的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布局、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合理的就业结构,全市农民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和消费方式城市化的“四个合理”和“四个城市化”工作任务和目标,《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对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目标进行了明确。市长马懿指出,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高效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工作推进中,要突出政府主导,突出办事效率,突出完善配套,突出资金筹措,突出工程质量,突出“双改”同步,确保改造扎实高效推进。

  “旧瓦房换成了新楼房,各家还分到了门面房,现在俺们衣食无忧,这日子想说不幸福都难啊!”在政通路附近公园里,一位正在锻炼身体的老大妈笑呵呵地说。

  认真履职为城中村改造护航

  为切实预防“高楼建起来,干部倒下去”,近年来,围绕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实施,郑州市纪委监察局提前介入,扎实开展廉政监督和效能监察工作,把城中村改造工程的重点环节全程纳入监督范围,强化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改造工程成为“阳光工程”,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推动城中村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

  开展定向监察。该市纪委监察局将城中村改造工作列为重点监察项目,定期督察工作推进情况,并针对改造工作中的资金运行、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等重要环节,开展专项监察。为了落实拆迁进度,监察工作人员手拿卫星图片,不定时对被拆迁区域进行实地查证,同时还入户访问,严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

  郑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郭锝昌指出,事关群众切身经济利益,事关集体财产资金,特别需要加强监督。在中原区,纪检监察、检察、审计部门全程参与了城中村的改造,督促阳光操作,对于群众关心的拆迁补偿标准、拆迁补偿协议签订以及拆迁安置基础数据等进行审核认定,逐项审计公开,这些警示性的工作做在前面了、做到位了,老百姓就放心了。

  郑州市纪委确定人员专门负责城中村改造的监督检查工作,并指派专人联系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对重点项目安排、重要工作推进、大额资金使用等进行全程监督,重点检查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落实情况、征收补偿情况、建设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项目前期建设手续办理情况和项目建设工期计划执行情况等。

  对于办事不力、效率低下、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及个人实施效能告诫。在对城中村改造工作定期开展效能监察和廉政监督的同时,随时针对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推进情况、拆迁安置、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等进行重点抽查,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城中村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围绕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布局、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合理的就业结构,全市农民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和消费方式城市化的“四个合理”和“四个城市化”,郑州市城中村工作已明确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区级负责、市场运作、规划引领、安置优先、产业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原则进行改造,树立“百年规划”意识,坚持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化建筑相结合,高质量、高品位地编制城市

  设计和城市规划,突出整街坊、整片区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地配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据了解,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郑州市不仅要使村民的生产、生活有保障,还要使村民真正从身份上变为市民。为此,该市正在着手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城镇化的意见,对城中村改造后村民的各种社会保障进行明确,即改造和改制双同步的“双改”政策,加大集体经济产权改革,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物业管理和群众自治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公共教育、就业保障、社会保障、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但使村民从形式上转为市民,更要使村民彻底改变原有旧的生产、生活方式,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融入城市生活和节奏。

责编:王庆河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