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房地产企业的拿地积极性普遍提升,机构数据显示,4月融创、碧桂园、新城等8家房企拿地金额超过100亿元,而拿地超过50亿元的房企达到18家。在回归二线城市的战略驱使下,房企在这类城市中的拿地热情持续攀升、竞争愈发激烈,也带动土地溢价率上升。不过,业内人士分析,当前住建部对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预警提示,土地市场量价难以持续齐升。
规模房企再抢地
4月29日,经过40轮竞拍,苏州工业园区湖东板块一宗宅地最终被中海地产以35.63亿元的总地价收入囊中,溢价率约37.67%,折合楼面价30287元/平方米,创下园区规划建设以来的土拍新记录。
数天前的4月24日,苏州土拍一日吸金135.7亿元,吴中区太湖新城板块和尹山湖板块均产生了新地王。与此同时,苏州新房、二手房市场交易也有上扬趋势,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3月苏州二手住宅成交5903套,环比上升36%。
该中心指出,4月份土地市场迎来了一波成交小高峰,在供应量回升的带动下,300城经营性用地月度成交持续攀升。在二线城市优质土地大规模集中成交的带动下,成交价格也随之上涨,并达到近一年来的最高点,溢价率更是自2019年开年以来一直保持上涨趋势,同比上升9.5个百分点。
规模房企拿地更加积极。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仅4月,就有融创、碧桂园、新城、中海、华润、绿城、荣盛、金地等8家企业拿地金额超过100亿元。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单月拿地金额超50亿元的房企多达18家,刷新了最近一年多来土地市场的月度记录。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这一轮土地市场行情从今年3、4月份开始启动,一方面是房企不想踏空此轮拿地“窗口期”,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年的业绩增长夯实基础。典型的如中海、绿城等企业,4月拿地金额均较前三月平均值提升300%以上,单月拿地金额几乎是前三月的一半以上。
房企之所以敢拿地,除了部分城市市场交易有所好转外,企业融资难度下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称,4月以来,房企继续密集融资,融资总量已经接近2600亿元,这有望成为最近一年多的最高值。房企融资完成度较好,使得企业拿地动作频频。
张大伟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说:“整体看,房企的资金链分化严重,大部分企业依然处于降杠杆阶段,特别是2016年左右购入大量地王的企业,最近拿地非常少。中型房企成为抢地主力,房地产市场拿地看融资,融资难时土地流标多,最近很多城市出现之前流标的土地又成交的现象,这表明,融资难度缓解带动市场活跃度提升。”
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火热
苏州近期热闹的土拍市场,代表了热点二线城市的状况。多个机构的数据显示,4月份热点二线城市土地拍卖行情回温明显。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杭州土地市场4月涨幅明显,单月成交379亿元,1~4月累计成交总850亿元,高居榜首;西安土地市场趋于火热,规划建筑面积成交1700万平方米,位居首位。
易居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9年4月40城土地市场报告》称,4月,二线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环比大幅增长70.8%,同比增长35.4%;6个月移动平均成交价环比上涨14.1%,涨幅扩大明显,同比上涨9.4%,结束了连续14个月的同比下跌趋势。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王若辰认为,3、4月份,二线城市地价环比上涨较大,厦门、南京、杭州、成都、武汉和重庆等前期热点二线城市地价反弹较为明显。一方面是因为房企资金面较为宽松,另一方面是开发商拿地预期的转变,即规避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转移,同时一线城市供地量又比较少,热点二线城市成为首选的拿地对象。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1~4月百强房企二线新增土储建面占比达49%,较1~3月上升3个百分点。三四线城市占比下滑明显,1~4月百强房企新增土储建面占比为45%,较去年全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
不过,王若辰指出,二线城市4月份土地市场量价齐升,主要由于房企资金面好转及拿地预期改变,但当前部分热点城市市场过热、预期不稳等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房住不炒”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被提及,该类城市可能将继续出台调控政策。因此,热点二线城市量价难以持续齐升,预计2019年将保持稳定。三线城市在2018年9月后重新开启量价震荡齐跌模式,随着棚改政策变化和购买力的透支,预计大多数缺乏良好基本面配合的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将在2019年降温。
张大伟认为,房企的抢地行为,会使得苏州、武汉等典型城市成为房价最有可能出现明显波动的区域,而调控是否会加码,是对地方政府的考验。克而瑞研究中心称,本轮土地市场的上涨势态不会维持太久,企业投资布局仍然需要保持谨慎,尤其对于地价屡创新高的城市和区域,盲目追高并不可取。
境外发债,原是不少房地产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近期受海外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中资美元债遭到抛售,内地房企发行美元债的热情也骤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日,4月份内地房企无新增美元债。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发布新规,从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提供税收优惠、鼓励刚需释放以及放宽人才政策等方面助力楼市回温。
3月份以来,各大上市房企陆续公布2019年销售业绩。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下,部分上市公司全年实现了业绩同比正增长。市场机构报告称,上市房企也普遍表达了对2020年的市场展望和拿地预期,约6成企业预计今年实现10%的业绩增幅。
疫情期间,受楼市低迷影响,多市相继发布新规,其中,既包括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推进售楼处安全有序开放等防控政策,也包括对房企和楼市的纾困举措。例如,上海市日前透露,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延期缴纳土地增值税。青岛出台的优惠政策则涉及对限售政策的调整。不过,在不同城市中,放松迹象与谨慎调整仍在平衡之中。
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目前已经有40家房企直接或者间接公布了2020年销售目标。尽管大多数企业2020年销售目标较2019年销售成绩有不同程度的增幅,但平均增幅较以往明显缩小。这40家企业2020年销售目标平均增速不足14%,创下近年来的新低。
相比1月下旬至2月的成交“封冻”,多家房企销售额在3月迎来了一波显著回升,部分企业环比回升幅度超过200%。不过从南方日报记者对30家去年销售规模靠前房企公告的梳理来看,除10家未公布3月销售额、1家上市不足一年外,仍有12家房企销售水平不及去年3月同期水平。由于3月已无春节因素影响,且是传统销售旺月,这意味着房企销售端的“元气”仍待进一步恢复。
受春节假期叠加疫情的影响,一季度房企融资规模有所下滑。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一季度受监测的95家典型房企融资额为3884.04亿元,同比下降15.81%,环比增长14.98%。从绝对值来看,仍属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近日,上市房企 密集发布2020年一季度销售数据。从一季度整体销售业绩看,房企合同销售金额同比降幅普遍在30%左右,部分房企“以价换量”,一季度销售不降反增。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在“房住不炒”背景下,住房供给趋于饱和,行业业绩增速减缓将成为长期趋势。同时,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并购重组将成发展新态势,行业格局或将从各类企业并存演变成头部企业竞争。
4月7日,作为中交集团旗下唯一A股地产上市公司,中交地产发布的年报显示,2019年该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数据看,房地产行业业绩增速放缓,整体盈利能力趋弱已成事实。因此,房企巨头纷纷调整战略谋求更为稳健发展,其中,“聚焦”成为2020年行业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