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债利率不断走高,反映的是中资房企面临巨大的资金流动性压力,但“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实属短视,存在很大后顾之忧。
6月下旬以来,多家中资港股地产企业发布关于“发行美元高息票据”的信息。6月25日,佳兆业物业(02168.HK)宣布,同时发行额外2022年到期的2亿美元、利率11.25%的优先票据及2023年到期的3亿美元、利率11.5%的优先票据,并分别与2022年到期的3.5亿美元、利率11.25%的优先票据以及2023年到期的4亿美元、利率11.5%的优先票据合并形成单一系列。6月26日,弘阳地产(01996.HK)发布公告称,将发行于2022年10月到期的2.5亿美元优先票据,票面利率10.5%。6月28日,阳光100中国(02608)公告称,拟发行2亿美元优先票据,票面利率11.5%。
这只是近期中资房企追捧美元高息债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房企的追捧下,美元票据的票面利率已从2019年一季度的不足6%快速飙升至10%之上,部分中小型房企发行的美元票据最高已达15.5%。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期间,中资企业美元债的发行利率大多处在2%至4%之间。2017年、2018年利率水平在4%以下的中资美元债占比分别为57%与35.7%,呈逐年下降趋势;发行利率超过8%的占比分别为14.4%、29.2%,呈快速上涨趋势。
美元债利率飙高的背后,折射出中资企业对美元债的需求在不断膨胀,尤以中资房企最甚,成为推高美元债利率的重要推手。近年来,国内房地产业融资链条不断收紧,美元债开始成为中资房企的“香饽饽”。一方面,中资房企借此获得维持生产经营的资金。另一方面,中资房企“拆东墙补西墙”,通过发行新的美元债来还旧债。国内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不断加码,导致房企资金结构发生改变。一方面,金融市场融资渠道被大幅收缩;另一方面,个人住房贷款取而代之成为房企主要融资渠道。
房地产调控周期的不确定性,正在不断消耗市场预期,导致房地产市场每况愈下,房企回款和还款压力日益增大。截至2018年底,中资房企的有息负债超过19万亿元。从还款期限看,2019年至2021年是房企有息负债的集中兑付期。
绝大多数中资地产企业发行高息美元债,都是源于资金面压力。但是,利用高息美元债来解燃眉之急,只是在饮鸩止渴,未来将面临巨大的违约和延期压力。另外,也有一部分资金实力强大的中资房企加入发行美元债的队伍,目的是为了建立离岸市场信用。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这两类行为都加速了中资美元债利率的上升。
由于供给主体良莠不齐,美元债的债券评级正在逐渐失去参考意义,短期美元债的表现尤为直接。截至2019年1月31日, 在已发行的1560只中资美元债中,有1164只未获评级, 占比近3/4;从发行额来看,未获评级的美元债占比近70%。
美元债利率不断走高,反映的是中资房企面临巨大的资金流动性压力,但“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实属短视,存在很大后顾之忧。截至2019年初,国内存量美元债约为7173亿美元,2019年至2023年将迎来美元债兑付高峰期,一旦美元债与境内债偿还期发生重叠,部分企业或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对此,不仅发行美元债的企业需要反思,国内的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也值得警惕,可考虑通过定向释放流动性的方式,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能锁定可观的收益,避免中资企业的“肥水”只流向“外人的田”,一旦发生违约风险,最终还得自己来收拾“残局”。
□盘和林(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境外发债,原是不少房地产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近期受海外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中资美元债遭到抛售,内地房企发行美元债的热情也骤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日,4月份内地房企无新增美元债。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发布新规,从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提供税收优惠、鼓励刚需释放以及放宽人才政策等方面助力楼市回温。
3月份以来,各大上市房企陆续公布2019年销售业绩。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下,部分上市公司全年实现了业绩同比正增长。市场机构报告称,上市房企也普遍表达了对2020年的市场展望和拿地预期,约6成企业预计今年实现10%的业绩增幅。
疫情期间,受楼市低迷影响,多市相继发布新规,其中,既包括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推进售楼处安全有序开放等防控政策,也包括对房企和楼市的纾困举措。例如,上海市日前透露,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延期缴纳土地增值税。青岛出台的优惠政策则涉及对限售政策的调整。不过,在不同城市中,放松迹象与谨慎调整仍在平衡之中。
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目前已经有40家房企直接或者间接公布了2020年销售目标。尽管大多数企业2020年销售目标较2019年销售成绩有不同程度的增幅,但平均增幅较以往明显缩小。这40家企业2020年销售目标平均增速不足14%,创下近年来的新低。
相比1月下旬至2月的成交“封冻”,多家房企销售额在3月迎来了一波显著回升,部分企业环比回升幅度超过200%。不过从南方日报记者对30家去年销售规模靠前房企公告的梳理来看,除10家未公布3月销售额、1家上市不足一年外,仍有12家房企销售水平不及去年3月同期水平。由于3月已无春节因素影响,且是传统销售旺月,这意味着房企销售端的“元气”仍待进一步恢复。
受春节假期叠加疫情的影响,一季度房企融资规模有所下滑。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一季度受监测的95家典型房企融资额为3884.04亿元,同比下降15.81%,环比增长14.98%。从绝对值来看,仍属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近日,上市房企 密集发布2020年一季度销售数据。从一季度整体销售业绩看,房企合同销售金额同比降幅普遍在30%左右,部分房企“以价换量”,一季度销售不降反增。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在“房住不炒”背景下,住房供给趋于饱和,行业业绩增速减缓将成为长期趋势。同时,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并购重组将成发展新态势,行业格局或将从各类企业并存演变成头部企业竞争。
4月7日,作为中交集团旗下唯一A股地产上市公司,中交地产发布的年报显示,2019年该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数据看,房地产行业业绩增速放缓,整体盈利能力趋弱已成事实。因此,房企巨头纷纷调整战略谋求更为稳健发展,其中,“聚焦”成为2020年行业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