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泰汽车与富力集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富力集团参股华泰汽车,共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这已经是继恒大、宝能等近十家企业之后,又一家进入汽车行业的房地产企业。
随着新能源、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地产资本在内的众多资本都开始大举进入汽车制造及相关行业,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汽车行业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这些资本会是“救命丹”还是“门外汉”?
汽车产业成地产资本“香饽饽”
在房地产企业积极寻求转型的时期,汽车行业仿佛成为地产资本青睐的“香饽饽”。近年来,已经有众多房地产企业进入了汽车行业,包括汽车制造、销售、产业链、动力电池等多个汽车相关领域。
2015年,绿地集团首开地产资本进入汽车行业的先例,出资15.5亿元收购汽车经销商企业润东集团30%股权。之后,万达集团出资5亿元投资银隆新能源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华夏幸福2017年出资3亿多元收购合众新能源汽车53%多的股份,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万通地产2018年投入3.17亿元收购星恒电源超过78%的股份,进入动力电池领域。
其余包括冠城大通、大名城、碧桂园、宝能集团、恒大集团等多家房地产企业也都不同程度进入汽车制造、产业园、零部件、经销商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内,已有不下10家地产商入局汽车圈,投资及计划投资额达到近4000亿元。
在这些房地产企业中,除了富力集团的投资额尚未公布外,动静最大的莫过于宝能和恒大。宝能集团在2017年至2018年间投资逾600亿元控股观致汽车、规划新能源产业园等方面,2019年宝能再次增持观致汽车的股份,达到63%。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的日子开始越来越不好过,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在努力寻求转型,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新能源汽车行业就自然成为房企的一个选择。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也开始逐步走低,但新能源汽车却是一直保持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4万辆和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5%和49.6%。
同时,国家政策层面也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汽车的发展,发展前景巨大。而且,汽车行业还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很高,很适合资本雄厚的房地产企业进入。
在富力和华泰的合作中,双方计划在华泰汽车原有的生产资质和产业基础之上,全面升级现有产品,打造适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全新产业技术和制造平台。
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与富力集团牵手对华泰汽车来说是利好,富力集团可以借助华泰汽车进入新能源车市场,华泰汽车也会在获得资金支持后得到喘息,并推进目前的新能源车型研发。
但与此同时,地产资本进入汽车行业也存在着不小的挑战。作为汽车行业的门外汉,想要实现一个良好的融合并非易事,尤其是此次富力与华泰的牵手。业界有分析认为,华泰汽车多年来都没有什么新车型上市,经营上连续亏损。华泰汽车几乎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边缘企业,除了手中握有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差不多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对于双方来说,这次的合作可能只是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选择,而不是双方最好的选择,未来的合作之路还存在很多变数。
资本可以买车但不一定能造车
汽车这个“香饽饽”,并不是只有地产资本看中了,众多杀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早已开始布局。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比较成功的案例。
从乐视汽车以及后来的FF汽车算起,现在已经有了蔚来、奇点、小鹏、威马、腾势、爱驰、理想、前途、赛麟等一众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但在这众多造车新势力中,只有蔚来、小鹏和威马汽车可以说算是实现了量产,其他的基本还都在概念车、实验室甚至是PPT阶段。但即使是仅有的这三家实现了量产的企业,在经营上也是问题不断。
与互联网资本相比,地产资本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半斤八两。绿地集团2015年花了15.5亿元投资润东汽车集团后,润东在行业内的排名并无明显变化,2019年则是直接从百强榜单中出局。宝能集团入主观致汽车后,经营并没有太大起色,甚至产品线更新、新车进展也陷入停滞,近来又传出宝能汽车常务副总裁、原观致汽车CEO李峰离职的消息。
外界资本的进入给不断下行的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血液和发展动力。但另一方面,众多的例子已经证明,资本也不是万能的,单纯的资本可以买车但不一定能造车。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大量资本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造车新势力的路将会越来越难走。同时,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都占有丰富资源的传统车企已经开始行动,初创车企的日子可能会越来越不好过。
从2019年开始,跨国巨头将集中在国内市场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传统汽车企业也将密集推出换代电动车产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专家表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是蓬勃发展的状态。但是今后的时间,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将进入淘汰赛阶段,缺乏产品和技术积累的企业将会逐步被挤出市场。
境外发债,原是不少房地产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近期受海外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中资美元债遭到抛售,内地房企发行美元债的热情也骤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日,4月份内地房企无新增美元债。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发布新规,从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提供税收优惠、鼓励刚需释放以及放宽人才政策等方面助力楼市回温。
3月份以来,各大上市房企陆续公布2019年销售业绩。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下,部分上市公司全年实现了业绩同比正增长。市场机构报告称,上市房企也普遍表达了对2020年的市场展望和拿地预期,约6成企业预计今年实现10%的业绩增幅。
疫情期间,受楼市低迷影响,多市相继发布新规,其中,既包括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推进售楼处安全有序开放等防控政策,也包括对房企和楼市的纾困举措。例如,上海市日前透露,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延期缴纳土地增值税。青岛出台的优惠政策则涉及对限售政策的调整。不过,在不同城市中,放松迹象与谨慎调整仍在平衡之中。
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目前已经有40家房企直接或者间接公布了2020年销售目标。尽管大多数企业2020年销售目标较2019年销售成绩有不同程度的增幅,但平均增幅较以往明显缩小。这40家企业2020年销售目标平均增速不足14%,创下近年来的新低。
相比1月下旬至2月的成交“封冻”,多家房企销售额在3月迎来了一波显著回升,部分企业环比回升幅度超过200%。不过从南方日报记者对30家去年销售规模靠前房企公告的梳理来看,除10家未公布3月销售额、1家上市不足一年外,仍有12家房企销售水平不及去年3月同期水平。由于3月已无春节因素影响,且是传统销售旺月,这意味着房企销售端的“元气”仍待进一步恢复。
受春节假期叠加疫情的影响,一季度房企融资规模有所下滑。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一季度受监测的95家典型房企融资额为3884.04亿元,同比下降15.81%,环比增长14.98%。从绝对值来看,仍属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近日,上市房企 密集发布2020年一季度销售数据。从一季度整体销售业绩看,房企合同销售金额同比降幅普遍在30%左右,部分房企“以价换量”,一季度销售不降反增。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在“房住不炒”背景下,住房供给趋于饱和,行业业绩增速减缓将成为长期趋势。同时,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并购重组将成发展新态势,行业格局或将从各类企业并存演变成头部企业竞争。
4月7日,作为中交集团旗下唯一A股地产上市公司,中交地产发布的年报显示,2019年该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数据看,房地产行业业绩增速放缓,整体盈利能力趋弱已成事实。因此,房企巨头纷纷调整战略谋求更为稳健发展,其中,“聚焦”成为2020年行业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