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4日,7月房地产企业境内融资计划总额已近1800亿元。与此同时,境外融资也迎高峰期,融资计划高达1200亿元,刷新历史纪录。7月以来,房地产企业境内外融资总额近3000亿元。
7月24日,旭辉控股发行的2022年到期16亿元的6.70%优先票据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同日,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布2019年公司债券(第二期)公开发行结果。蓝光发展第二期公司债券发行规模11亿元,票面利率7.50%。7月23日,厦门建发公告称其50亿公司债获证监会核准发行,首期规模10亿元。7月19日,厦门国贸发行了2019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总额为10亿元。同日,中骏集团公告宣布,于2023年到期的5亿美元7.25%的优先票据已经获批。7月17日,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于2021年到期3亿美元债券,发行利率为6.0%。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政策预期持续收紧,房地产企业境内融资窗口期特征明显,境内外融资都处于高位。目前融资均用于还债,且部分有具体的限制。
旭辉地产的16亿融资,表示拟将用于其现有债务再融资,包括初始买方为贷款方的债务责任。福晟集团拟发行的26亿元公司债中,10亿元用于偿还年内到期四笔债务。金辉方面,30亿公司债券获上交所受理,用于偿还已发行公司债券。
2019集中还款期仍在窗口。平安证券的数据显示,2019年下半年房企境内发行债券到期2879亿元、内房股企业海外发债到期602亿元、房地产信托到期3362亿元,合计6843亿元。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表示,还款压力还在只增不减。其统计的40家发债房企2018年底合计带息债务规模达到4.9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8%。其中,24家房企带息债增速超25%,17家增速甚至超40%。
集中还款期遇监管紧缩,部分房企资金风险不言而喻。张大伟说,虽然目前融资政策紧缩,但整体来看,并不是一刀切暂停,而是规范融资投向。对于中小型高负债的房企来说,后期资金的不确定性增加。
境外发债,原是不少房地产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近期受海外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中资美元债遭到抛售,内地房企发行美元债的热情也骤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日,4月份内地房企无新增美元债。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发布新规,从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提供税收优惠、鼓励刚需释放以及放宽人才政策等方面助力楼市回温。
3月份以来,各大上市房企陆续公布2019年销售业绩。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下,部分上市公司全年实现了业绩同比正增长。市场机构报告称,上市房企也普遍表达了对2020年的市场展望和拿地预期,约6成企业预计今年实现10%的业绩增幅。
疫情期间,受楼市低迷影响,多市相继发布新规,其中,既包括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推进售楼处安全有序开放等防控政策,也包括对房企和楼市的纾困举措。例如,上海市日前透露,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延期缴纳土地增值税。青岛出台的优惠政策则涉及对限售政策的调整。不过,在不同城市中,放松迹象与谨慎调整仍在平衡之中。
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目前已经有40家房企直接或者间接公布了2020年销售目标。尽管大多数企业2020年销售目标较2019年销售成绩有不同程度的增幅,但平均增幅较以往明显缩小。这40家企业2020年销售目标平均增速不足14%,创下近年来的新低。
相比1月下旬至2月的成交“封冻”,多家房企销售额在3月迎来了一波显著回升,部分企业环比回升幅度超过200%。不过从南方日报记者对30家去年销售规模靠前房企公告的梳理来看,除10家未公布3月销售额、1家上市不足一年外,仍有12家房企销售水平不及去年3月同期水平。由于3月已无春节因素影响,且是传统销售旺月,这意味着房企销售端的“元气”仍待进一步恢复。
受春节假期叠加疫情的影响,一季度房企融资规模有所下滑。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一季度受监测的95家典型房企融资额为3884.04亿元,同比下降15.81%,环比增长14.98%。从绝对值来看,仍属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近日,上市房企 密集发布2020年一季度销售数据。从一季度整体销售业绩看,房企合同销售金额同比降幅普遍在30%左右,部分房企“以价换量”,一季度销售不降反增。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在“房住不炒”背景下,住房供给趋于饱和,行业业绩增速减缓将成为长期趋势。同时,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并购重组将成发展新态势,行业格局或将从各类企业并存演变成头部企业竞争。
4月7日,作为中交集团旗下唯一A股地产上市公司,中交地产发布的年报显示,2019年该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数据看,房地产行业业绩增速放缓,整体盈利能力趋弱已成事实。因此,房企巨头纷纷调整战略谋求更为稳健发展,其中,“聚焦”成为2020年行业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