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民市民化将让房地产等行业受益。
这些行业将受益: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医疗行业、教育行业等。
农民市民化成本包括:公共成本人均13.1万元,生活成本人均每年1.8万元, 购房成本户均30万元。
7月3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再次上路。
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关键是资金。2013年7月,中国社科院发布《城市蓝皮书》称,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分别为17.6万元、10.4万元和10.6万元,全国平均为每人13.1万元。
中部农民市民化公共成本人均10.4万元
户籍制度改革要推进,这早已成为各界共识。之所以久拖不决,更为关键的是资金。上述《城市蓝皮书》称,近年来附着在户籍制度背后大量福利因素所构成的较高成本是又一重要门槛。
《城市蓝皮书》称,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分别为17.6万元、10.4万元和10.6万元,全国平均为每人13.1万元。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公共成本是指为容纳新市民化人口,政府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所需增加的财政投入,主要包括城镇建设维护投入、公共服务管理投入、社会保障投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性住房投入等。
此外,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要自行承担的个人生活成本,平均每人每年1.8万元。绝大多数农民工还需要支付平均约为每户30万元的购房成本。除去少数被纳入廉租房、公租房体系的市民化人口外,按经济适用房价格购买计算,全国平均为每人10.1万元。
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受益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给多项产业带来利好。在此次户籍改革中,部分产业有望率先受益。
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外出农民工人数已经达到1.7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7万,中西部农民工的增量快于东部。从产业分布上讲,主要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就业,但服务业的比重近年来逐步上升。
短期来看,户籍制度改革还将引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多项投资。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为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未来将改善中小城市的交通条件,支持中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会向中小城市和县城倾斜。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除上述产业之外,房地产业也将成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受益者。主流的观点认为,随着农民进城落户,广大二、三线城市的过剩库存将得到消化。
他山之石
重庆农民工进城成本
个人约需承担1/3
作为国家确定的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重庆进行了农民工户籍制度的改革。只要是在重庆城镇工作3年以上,或者在重庆城镇有已经落户的亲属的农民工,都可以自愿办理重庆城镇户口。
2013年5月,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农民工进城的成本,不到40%由招聘企业承担,1/3由政府承担,剩下的约1/3由农民工自身承担。此外,这些成本不是在一年中支出的,而是在其长期务工的过程中分期支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