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省政府制定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郑州市区任意两点间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外围5市1县到郑州中心区的出行时间不超过60分钟,郑州开始迈向全国一线城市行列。
【专家】
组团式发展是城市建设方向
宋向清说,环路的修建需要相关部门尽量将困难考虑到位,做好规划,科学发展。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有一个规律,就是有回波效应,即每蔓延一圈,市中心的密度会增强一级。”冯德显认为,“饼”摊大之后,人口聚集过多,导致城市形成大面积连片发展的人工环境,这一点需要注意,避免将来引起大的环境问题。
“我们过去城市发展的模式是‘摊大饼’,现在是‘包饺子’,搞功能区,每个区的‘馅儿’不一样,才能吃出不同味道。”去年6月份,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暨郑州生态文化城(二七新城)组团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通过对比城市发展模式,认为“包饺子”的组团式发展方式,才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而郑州的组团式发展,正与此不谋而合。
评论
“五环”上了郑州版图
当你听到五环的时候,不要以为一定是在北京,因为郑州的城市版图已经写上了“五环”的坐标,尽管你还不一定弄得清四环的位置。
郑州“环环相扣”的城市形态,不禁让我们想起一个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中国的城市为什么喜欢修“环”呢?这或许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在里面,但实际上同心圆在国外也很流行。伯吉斯1923年通过对美国芝加哥市的研究,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地域分异的5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性离心。在这5种作用力的综合作用下,城市地域产生了地带分异。加上各地带不断地侵入和迁移,城市便发生了自内向外的同心圆状地带移动。这就是同心圆理论。
多中心城市形态的出现,严重挑战了同心圆的城市空间理论。特别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得同心圆的城市格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潮汐式的交通拥堵。但是,环状的城市形态仍然是最便于联系城市各方位要素的形态。这也是环状城市形态在如今仍然大受推崇的原因。
当然,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想一想五环改造升级以后,有多少相对偏僻的地区忽然身价大涨,我们或许能够明白。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这也告诉我们,无论城市发展到几环,城市中的人活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