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深入,房地产行业进入精细化竞争阶段,企业拿地回归理性。与此同时,土地市场供求两端同时遇冷。
4月2日,中国指数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指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3月,受监测的全国300主要城市土地市场供求两端同比缩水,整体出让金同比下降近两成,楼面均价及溢价率也相应下降。
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3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5895宗,同比减少5%;推出土地面积2520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7%。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1932宗,同比减少1%,推出土地面积914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
1-3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8281亿元,同比减少16%。其中,住宅用地出让金总额为6950亿元,同比减少11%。此外,300城市土地成交楼面均价为2176元/平方米,同比下降3%;其中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417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9%。
300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13%,较去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平均溢价率15%,较去年同期下降8个百分点。
从热点城市来看,1-3月,全国40个大中城市中共有21个城市出让金同比增加,涨幅前十均为二线城市;降幅前十城市中,哈尔滨同比降幅居前。
从各线城市来看,2019年一季度,一线城市供求双涨,出让金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受调控政策影响,一线城市整体溢价率低于其他各线城市,北京土地出让金逾589亿领先全国;二线城市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成交方面量价双降,出让金同比降逾一成;三四线城市供求两端下行,成交均价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中指院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一季度,融资压力有所缓解,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始进入土地市场拿地,热点城市优质地块持续抢手。从企业方面来看,1-3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5418亿元,同比上升8.4%。
“从一季度各大城市土地市场成交排行榜来看,一二线城市仍为房企投资拿地的重心,不过整体节奏有所放缓”。上述中指院负责人指出,“此外,受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房企拿地逐渐回归理性,1-3月土地成交规模有所收窄,其中武汉、杭州、苏州、重庆等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不少城市的土地出让动作在一二月陆续按下“暂停键”,土地市场热度降至低位。但是从2月土地市场成交情况来看,北京、成都等城市的热度逐渐上升,出现多宗高溢价地块。
2019年,全国300城市土地供应同比微增,一二线城市供应走高,三四线城市供求两端同比下滑。总体楼面均价和收金同比上涨,平均溢价率基本持平,“稳字当头”的调控政策效果明显。
2019年,全国300城市土地供应同比微增,一二线城市供应走高,三四线城市供求两端同比下滑。总体楼面均价和收金同比上涨,平均溢价率基本持平,“稳字当头”的调控政策效果明显。
2019年,在调控趋严的背景下,土地市场价格维持平稳运行,在“地王”数量大幅减少的同时,不少昔日“地王”入市后遭遇市场下行,尤其是热点一二线城市部分“地王”陷入尴尬境地。专家认为,未来在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下,房企高质量周转模式将逐步颠覆囤地模式,土地市场将更趋于理性。
从11月份土地市场的数据来看,地方城市在年末土地供应节奏上迎来整体大爆发,当月全国土地市场供应量大幅增加。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336城经营性土地供应总建筑面积为51709万平方米,环比大涨113%,和2018年同期相比也呈增加之势,涨幅为20%,是近三年来的最高峰。
本市土地交易市场昨天成交3宗经营性用地,土地面积约23公顷,建筑规模约62万平方米,包括一宗住宅用地和两宗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
临近年底,土地市场整体供应走高,成交方面延续价增量减的低迷态势。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全国300个城市各类用地供需规模同比基本持平,住宅用地推出与成交面积小幅增长。
截至12月9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根据内地和香港相关上市房地产企业发布的公告,目前已经有32家房企发布了今年前11个月的销售业绩,合计销售额达到56027亿元,同比上涨18.6%,刷新历史记录。上述32家房企2018年全年合计销售额为52538亿元。这意味着大部分房企今年前11个月的销售额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
近日,克而瑞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房、二手房以及土地市场延续9月低迷走势,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量同环比双降,杭州、宁波、徐州等城市成交显著缩量。
近日,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监测的全国土地市场行情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土地市场形势较二季度更加严峻,在融资环境越发收紧的影响下,企业的拿地态度也转向审慎,市场整体呈现出环比量价齐跌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