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佛山极具标志性的碧桂园垂直绿化总部大楼的旁边,总部三期项目楼栋正拔地而起,这个项目全程应用BIM技术、人脸识别、全景监控、质安通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打造的智慧工地让人耳目一新。
2019年6月1日,参加广东省2019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月”和“安全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的上千名业界代表,在这里切身感受了科技和管理创新给建筑安全和质量管控带来的全新变革。
小工地里的“超级工程”
这处项目工地占地面积仅2万平米,但作为碧桂园集团总部三期新办公区的建筑,这家头部房企一开始就对项目有着不一样的用心:几乎把眼下所有能用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都用在了这里。
项目采用碧桂园自主研发的高质量建造体系建造,单在结构工程部分就实现了一系列行业创新:如误差仅为行业标准1/10的“一柱一桩”技术、采用同时兼顾成本和效率的地下室盖挖顺作法、满足“垂直绿化”外立面打造错层无序阳台、应用多项新型模板等。
“项目集成了我们20多年的施工经验,另外还尝试运用了一些现代技术,打造一个‘智慧工地’。”负责项目施工管理的广东腾越工程师徐初见介绍说,项目应用了大数据云、劳务管理、绿色施工、工程巡检管理、AI监控等十余个智能化管理系统,并大规模应用BIM技术。
工地几乎所有环境和物体特征都可以在大数据平台里呈现和交互。工程师夏威夷透露,他们同时正试图把过去割裂的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都打通,让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得到科学、充分的管控和维护。
在项目部办公室的电脑屏幕和工程师手机APP上,工地整体的施工状况的AR全景、进入工地的人员、在不同区域的人员聚集情况、塔吊等各种施工设备的运转状况、气温风向空气质量等环境信息,各类数据通过5G网络及时传输到专用服务器里,让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尽在掌握。
智慧平台实时施工状况展示
张峰是广东腾越安排担任碧桂园总部三期项目总指挥的“精兵”工程师。他说,这阵子被同行羡慕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手机APP,“现在管工地都强调数字化,不过一般要装十几个APP,监控的、预警的、工作协同的,但多数都是互相隔离的,而我们开发的智慧工地平台已经将这些功能集成在一起了。”
科技以安全为本
每次看到有人进入工地大门,张峰总是习惯性地提醒对方穿戴好安全帽和反光衣,“安全这根弦在工地是绝不能放松的。工地的工程亮点,大部分都是为安全服务。”
据了解,该项目施工涉及到了深基坑、高大支模体系、大型构件吊装等10余项高危工程,建筑施工及安全管理难度较高。而且受限于周边环境,首层面积1.3万平米的建筑主体就占去了工地近七成的占地面积,留给施工使用的空间并不多,平添不少难度。
碧桂园和广东腾越在这个“智慧工地”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和新型技术,从一开始就瞄准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逐一“对症下药”。
硬件方面,整个工地看似冰冷的大小设备装配,都被赋予了关爱生命的灵魂:32个AI智能摄像头,能自动识别现场不安全行为及隐患;工人的安全帽装有专门的定位芯片,可自动发送工人位置并监测工人是否戴了安全帽;工程管理人员的手机和安全管理后台全时连接,监控到异常可直接给相应岗位人员发送指令;5台塔吊均安装有吊钩可视化系统、塔吊防碰撞系统,有危险时可自动报警并为塔吊司机直观显示部件位置……“针对隐患,提前防范,及时响应”,张峰如此总结工地的智慧化提升思路。
智慧工地可视化系统
“安全管理从工人走进工地就开始了。”徐初见介绍,他和团队在工地全面实行了劳务人员实名制精细化管理,所有工人信息上岗前录入,走进工地后所有工作记录会形成数据统计,根据数据反映的情况对工友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同时可以订制线上安全教育内容。“所有劳务行为形成数据就一清二楚,保障了工友的合法权益,也能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
据了解,该工地自进场开工以来,大型施工机械运转及人员施工作业均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有意思的是,工地上有免费WiFi全覆盖,但工人们手机连接时都必须回答一道关于安全生产的趣味知识题。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蔡瀛参观完工地后表示:“这就是建筑工地应该有的样子。”他充分肯定“智慧工地”能借助科技力量来监督安全生产过程,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蔡瀛参观智慧工地
建筑行业安全变革步伐加快
早在2016年,国家颁布的《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就明确,要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在危险工序和环节广泛应用。
2017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也指出,要在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同时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先进建造设备、智能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BIM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些嗅觉敏锐、具备实力的建筑企业近年大胆试水,充分利用BIM、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自主研发新型工程建造体系,从源头寻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提升之道。
从中建、中铁建、万科、融创等房地产开发商近年举办的工地开放类活动可以看到,建筑行业内重点打造的新型工地,无一不在强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如龙湖2018年在重庆开放的一个标杆工地,就重点展示了电梯、塔吊这些大型特种设备周边配置的红外线自动监测警报设备。
2019年5月碧桂园集团运营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全集团目前已有16个“智慧工地”项目;这些“智慧工地”除了将持续应用物联网、移动终端、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今后将融入博智林建筑机器人研发的最新成果。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认为,当前我国建筑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传统建筑业模式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依旧突出,推动建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要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建筑生产方式的转变。
这些建筑工地上的新气象,正是建筑行业变革的一个缩影,反映当前建筑业数字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正加快融合,也预示着建筑行业未来进一步的深刻变革。
从跨界到无界,从发现到创新。2019年鑫苑集团“定义产业互联网”区块链时代地产模式升级研讨会”圆满落幕。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带来资本战线的收缩,不论是去年高喊“活下去”的万科,还是长租公寓频频遭遇资金紧张,都让房地产投资机构笼罩着阵阵寒意。不过,部分优质公司还是获得股权资本的青睐,尤其与科技、资本相融合的房产电商给了投资人更多想象空间。
自7月12日入伏以来,郑州气温节节攀升,“高温、高热、高湿” 的伏天威力也正逐渐显现。不仅如此,今年的三伏历经40天,可谓妥妥的“加长版”。然而,在这般“超长待机”的高温热浪中,郑州竟然还有一处比三伏天更“热”的地方,那便是位于主城黄金二环的世茂云尚天地!
6月5日,兴业物联迎来省物协信息技术委员会组织的40家物业企业70余人,进行行业信息化交流。
当龙湖智慧服务撞上“互联网”,人们的居家生活也随之颠覆。龙湖智慧服务的科技布局不断丰富和升级“龙湖式幸福”的内涵,让业主的生活更加便利、让员工的工作更加轻松、让公司的运转更高效。
在造车这件事上,恒大是认真的。自年初并购NEVS后,恒大造车动作频频,入主卡耐新能源、荷兰e-Traction,牵手科尼赛克,入股广汇,又添一员猛将—英国Protean。细细想来,这每一步都都可谓精妙,且能看到恒大想要成为新能源汽车霸主的野心与精心布局。
当恒大屡次在国际市场兼并收购新能源汽车领域“大拿”后,业界对于恒大在新能源汽车的大手笔投资已屡见不鲜。时值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如今科技的发展正不断打破边界,更新和引领人们的想象。在地产业,绿色科技为建筑赋能,不仅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5月13日记者从施工方了解到,作为省、市重点工程和河南省一号民生工程,河南省科技馆新馆项目正在紧张组织施工,预计明年上半年有望建成投用。
4月3日下午,一则刚刚贴出来的“河南科技市场拆迁通知”乱了商户们的心。通知要求,5月4日前,商户们须自行搬空房屋。通知落款为:金水区白庙村暨河南科技市场改造指挥部、郑州市轨道交通工程金水区项目协调指挥部、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分指挥部、东风路街道办事处白庙村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