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稿的亮点之一,在于明确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同时,明确了养老服务设施土地用途和年期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事关亿万群众福祉,如何防止有人借养老之名行“囤地”“圈地”之实?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界定。
征求意见稿明确,将优先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要求各地在编制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时应优先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需求,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予以安排。
专家认为,严格管控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养老用地,可见政策支持力度不小。
自然资源部土地利用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征求意见稿的一个亮点在于,明确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即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管照护、医疗卫生等服务、不可分割销售的房屋和场地设施占用的土地。这些用地包括:养老院、养护院、敬老院、托老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
此前,有人把养老用地和养老产业用地混为一谈,有些人把老年酒店、宾馆、老年会所等纳入养老用地范围。更有甚者,把面向老年人居住的商品住宅也纳入其中,认为也应该优先保障用地。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政策界定可以防范以养老用地为名变相“圈地”“囤地”,或改变土地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乱搞房地产开发。
征求意见稿规定,依据规划单独成宗供应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原则上控制在3公顷以下,有集中配建医疗、保健、康复等医卫设施的,不得超过5公顷。对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兼容医卫设施用地的,可将项目配套建设医疗服务设施相关要求作为土地供应条件,并明确不得分割转让。
这一规定将防止通过分割转让、转租,把用地改变性质,曲折用于住宅或其他商业开发。
同时,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养老服务设施土地用途和年期。只有规划土地用途为社会福利用地的可单独布局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其他用途土地只能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并分摊相应的土地面积。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其使用权出让年限不得超过50年;以租赁方式供应的,其租赁年限不得超过20年。
据了解,围绕养老、医疗、住房等民生重点领域,有关部门已在加快酝酿部署相关举措,2020年民生补短板重大工程有望迎来建设高潮。除了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有效投资外,还将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加码对民资和外资开放,通过多层次供给体系,全面提升民生领域服务质量。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为切实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支持养老服务发展,自然资源部日前印发了《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杨老太太陷入的“以房养老”骗局,在近年来类似案件中颇具典型性。“以房养老”制度设计的初衷,旨在让老年人老有所依,如果把关得当,该制度确能有利于保证老有所养和增加投资管理公司的营收利润。
以房养老是利用老人所拥有的房产价值,尤其是死亡之后住房尚存余的价值,通过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的方式以提前套现变现的一种养老政策,意在让老年人老有所依。但在实际中,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以房养老”的幌子,骗取老人的信任,让老人将房产抵押贷款,最终导致老人老无所依。
趁着加快改进城镇老旧小区的东风,我省将下大力气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记者11月12日从省民政厅获悉,省财政厅会同省民政厅下达了专项资金9.4亿元,用来支持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
走进朝阳区建外街道光华里社区,很容易就能找到这家位于CBD 地区的养老照料中心。大厅淡绿色的主色调,显得优雅清新,两张八仙桌上摆放着棋牌和鲜花。建外街道在本不宽裕的办公空间中“挤”出了800平方米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开辟了 36个床位,配备专业的照护员、营养师、护理医生,让居民养老不出社区。
“住自己的房子,足不出户享专业养老服务”。昨天上午,在全国首个共有产权养老试点恭和家园,首批139户家庭的房产证开始发放。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末,反向抵押保险期末有效保单126件,共有126户家庭186位老人参保,参保老人平均年龄71岁;人均月领7000余元,最高一户月领养老金超过3万元。目前,共有幸福人寿、人民人寿2家公司开展反向抵押保险业务。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老龄人口已突破2.49亿,并以800-1000万/年的速度净增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日益加剧的社会问题。其中,认知症群体数量增长速度十分迅猛,目前我国此类人口数量已超过1000万,居世界首位。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快速膨胀,“适老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养老?怎样养老?如何让老人在家中安全、放心、健康的养老,成为了家居行业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