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业绩更加理性,部分房企完成率在40%以下
上半年房企销售额整体增速放缓
进入7月,上市房企开始陆续披露6月销售数据,与此同时,上半年已经结束,房企迎来年中“大考”。
有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业绩排名前100位的房企,权益销售规模近3.9万亿元,同比仅微增4%,这与此前几年房企业绩数据大幅提升的现象有所不同。尽管年初仍有不少房企定下销售目标,要求在2019年力争突破千亿、两千亿大关门槛,但也有房企今年开始改变原有大幅扩张的思路,看待业绩也更加理性。
龙头房企销售额下降?
7月3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6月份合约销售金额为502.6亿元,较同期增长约0.4%,合约销售面积为464.9万平方米,合约销售均价为10811元/平方米。结合此前5个月的销售数据披露,1-6月恒大共实现合约销售金额2818亿元,今年年初恒大将合约销售目标定在6000亿元,上半年完成46.97%。
但根据去年8月恒大发布的半年报,2018年1-6月恒大合约销售金额为人民币3041.8亿元,因此今年上半年其合约销售金额不及去年同期水平。
一天后的7月4日,碧桂园也发布公告披露6月数据,当月共实现归属该公司股东权益的销售金额603.9亿元。总结6个月的营运数据披露公告,碧桂园上半年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销售金额共计2819.5亿元。而根据碧桂园2018年半年报,去年1-6月权益销售金额为3108.2亿元。
记者梳理上半年两家龙头房企的业绩数据发现,碧桂园2月至4月的单月权益销售金额相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其中2月同比涨幅最大,达到8.42%,但5月和6月的销售额同比均有下降,降幅最大的6月,销售额同比减少18.84%。
恒大仅在4-6月披露了同比情况,其中5月同比增幅最大,达28%,1月至3月的同比变动情况未有公布,但结合2018年各月营运数据,今年1月和2月的销售额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1月同比减少约32.9%,2月同比减少约55.3%。
另一家龙头房企万科公告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340亿元,与去年的3046.6亿元相比有所增长。
由于各家企业公告披露数据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有所差异,因此三家企业无法直接从中进行横向比较。但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2019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碧桂园、恒大、万科三家企业上半年权益销售金额分别为2797.9亿元、2687.0亿元和2009.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整体业绩增速放缓
上半年三家龙头房企业绩未出现明显上涨,甚至权益销售金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但也有一些房企今年以来的业绩出现明显提升。
世茂房地产披露其前6月累计合约销售总额为1003.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9%,在克而瑞的榜单中,世茂上半年实现权益销售金额702.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9.77%,而世茂今年以来的一系列收并购动作也引人关注。
中国奥园公告称,其前6月累计合同销售额536.3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约33%,奥园在3月年报业绩会中公布的年度销售目标是在去年912.8亿元的基础上实现25%的增幅,截至6月末完成度为47.0%,若不出意外很可能在下半年跨入“千亿”房企阵营。
另据克而瑞数据,龙头房企中,保利发展、中海地产、融创中国、华润置地等企业,权益销售金额与去年同期均有上升,而绿地权益金额同比略有下降。而此前因为大量甩卖项目和被曝资金链危机而受到关注的泰禾集团,上半年权益销售金额仅为373.9亿元,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556.8亿元,降幅明显。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标杆房企业绩增速明显放缓,TOP100房企累计权益销售规模同比仅微增4%,与4月、5月时的增速基本持平。今年一季度国内楼市曾经历一轮回暖行情,但5月受部分城市政策调控收紧影响而降温明显,进入6月,一些房企加大推案及营销力度,因此6月单月操盘业绩环比提升超23%。
下半年部分房企或加速推货
房企增长业绩放缓,或许可以从年初定下的销售目标中窥见端倪。事实上,不少房企已经改变了原先追求快速增长的态度,例如碧桂园去年和今年都没有定销售目标,而制定今年销售目标的房企,平均增长率也只有20%左右,房企对待“冲业绩”的态度开始趋于理性。
从目标完成情况来看,克而瑞统计的36家房企中,有32家目标完成率超过40%,14家完成率达到或超过50%,最高的宝龙地产完成率为57.9%。不过泰禾、富力、融创等企业,目标完成率在40%以下。
但不论目标定在何种水平,下半年房企仍将持续面临销售压力。除市场形势的变化外,在政策层面,有机构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已达250多次,“一城一策”持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调控政策也在从市场交易层面扩展至金融层面,今年5月银保监会曾发文要求严查机构变相为房企拿地融资等行为,到了7月,银保监会提出加强房地产信托领域风险防控,并指出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存在一定合规问题和风险隐患,需引起高度重视。而金融层面的调控,也将对今后几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产生重要影响。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由于今年整体预期货值去化率降至60%左右,完成业绩目标更依赖于供货量的增长,因此部分房企面对业绩目标压力,下半年仍需加速推货入市。(记者 葛政涵)
如今“五一”假期将至,业界对这个疫情形势明显好转后的首个5天小长假备受期待。从南方日报记者4月以来在广州的走访情况看,多数楼盘营销人员对“五一”楼市保持信心,部分楼盘已开始筹备各类优惠营销活动。
随着房地产企业陆续复工,地方土地市场也逐渐开闸。22日,上海、深圳等地公布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稳定土地市场。同日,济南三宗土地入市交易,三宗地块最终均由房企联合体竞得。
Wind数据显示,截至24日,4月份内地房企无新增美元债。与此同时,在国内宽货币宽信用环境下,房企境内融资成本显著降低,发债规模持续增加,净融资额跳升。甚至还有地产公司为抓住境内低息机会,刻意促使投资者回售此前的“高息”债券。
前,在一二线热点城市,优质土地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开发企业合作拿地已经成为获得新项目的重要方式。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晚20点,135家上市房企发布2019年年报,占全部应披露年报数量的61.92%。这些房企整体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4.8万亿元,同比增长超2成;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636.62亿元,同比下降3.33%。
在“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主基调下,有业内人士分析,房企融资环境或将分类放松,贷款受益主体或将倾向于大中型品牌房企,经营和管理红利高的房企价值将二次绽放,选取高质量周转标的。
境外发债,原是不少房地产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近期受海外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中资美元债遭到抛售,内地房企发行美元债的热情也骤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日,4月份内地房企无新增美元债。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发布新规,从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提供税收优惠、鼓励刚需释放以及放宽人才政策等方面助力楼市回温。
3月份以来,各大上市房企陆续公布2019年销售业绩。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下,部分上市公司全年实现了业绩同比正增长。市场机构报告称,上市房企也普遍表达了对2020年的市场展望和拿地预期,约6成企业预计今年实现10%的业绩增幅。
疫情期间,受楼市低迷影响,多市相继发布新规,其中,既包括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推进售楼处安全有序开放等防控政策,也包括对房企和楼市的纾困举措。例如,上海市日前透露,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延期缴纳土地增值税。青岛出台的优惠政策则涉及对限售政策的调整。不过,在不同城市中,放松迹象与谨慎调整仍在平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