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地产信托业务暂时停摆对信托公司业务产生的影响逐渐发酵,集合信托产品发行明显收紧。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时,7月份以来,68家信托公司共发行323只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规模仅达655.8亿元,较6月份的605只1084.51亿元的规模,在发行数量上“缩水”了46.6%,在发行规模上下降了40%,可以说几近“腰斩”。
在市场人士看来,房地产信托产品发行“骤冷”主要是监管政策持续发力的结果。从5月“23号文”严格规范房地产信托业务,到7月伊始,银保监会针对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开展约谈警示,二季度以来,房地产信托监管持续收紧。
对于此轮房地产信托调控的持续时间,北京一位信托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房地产信托监管既是针对过往两年来过快增长的降温,也是配合整体房地产调控要求,短期来看,三四季度有可能都会延续这种监管要求。
“头部房企是信托公司开展合作时最好的交易对手,但‘23号文’进一步强化了头部房企的议价能力,信托业内部对优质对手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头部房企的融资成本走低的可能性很高。”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在此情况下,三季度房地产信托收益率下行的可能性加大,或跌破8%关口。
4月以来,疫情防控逐步取得阶段性的显著成效,而随着降息、降准等货币宽松政策对经济基本面的平稳持续释放利好,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正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加上此前全国60多个城市从供需两端不断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推动着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持续改善,企业投资开发的热情亦明显回升,以深圳为代表的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则出现了快速回暖现象。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疫情期间,防控经济风险被放在首位,楼市的稳定,是地方政府、开发商、金融机构和房子业主的共同利益所在,因此,疫情让泡沫更刚性,但泡沫最终还是会破灭,这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融资租赁具有融资便利、期限灵活、财务优化的特点。近年来,随着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偏离主业、无序发展、“空壳”“失联”等行业问题较为突出,亟须建立健全审慎、统一的制度规范,夯实强化监管、合规发展和规范管理的制度基础。
加强房地产信托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是2019年监管“热词”,而这一热度没有减缓的迹象。记者从知情人士获悉,继4月份及8月份的两次风险排查之后,信托行业2019年第三次风险排查正在进行,拟于下周完成。
郑州市政务服务网近期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城市管理领域失信企业和失信个人名单》,河南建业泰宏置业有限公司等114家企业上榜。
2019年只剩十来天,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近日,华鑫国际信托因未向上穿透审查信托产品资金来源的合规性,违规接受保险资金投资事务管理类及实质为单一资金信托的信托产品问题被北京银保监局责令改正,并给予合计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完善“一城一策”的全国市场监管体系;探索土地、财税与金融的“一城一策”;确定各级金融监管当局也负有房地产调控的责任;完善全国住房、土地、金融等数据库以及监测制度等。
日前,《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利用小区住宅开展民宿等住宿服务的,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相关管理规定和管理规约的约定,依法向市场监管、文化和旅游、公安、商务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同时告知物业服务企业。
记者了解到,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主要高发在房产租售、装饰装修、教育培训等三个领域,其中,房产租售行业案件数量和涉案信息数量均列首位。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了解到,一段时间以来,各银行在零售金融领域“攻城略地”,其中尤以消费贷、信用贷和信用卡等业务为主。在业务扩张的同时,一些银行的贷款业务“异化”,出现资金流入楼市、股市等违规现象,引起银监部门警觉。浙江、北京等地及时出台相关监管文件,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