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让人们对“居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经历疫情后,房价会如何走?人们的置业计划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日前,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共同发起的“疫情后购房意向”调查问卷分析显示,超五成受访者有置业计划,但超二成置业计划被推迟。
问卷于4月15日发布,4月24日停止填写,共收到问卷845份。样本中男性占比44.85%,女性占比55.15%,男女比例较为平均。年龄方面,25岁—34岁年龄段人群占比最多,达35.27%,其次是24岁及以下人群,占比31.24%,然后是35—44岁年龄段人群,占比19.17%,还有14.32%是4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群。
调查样本中年收入分布较为均衡,5万元以下、5万—10万元以及10万—20万元区间的占比都在20%—30%之间,20万—30万元年收入占比12.43%,还有7.10%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从所在地区来看,31.24%来自一线城市,35.50%来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排除一线城市),33.25%来自其他城市。
半数以上有置业计划
非一线城市置业意愿更强
疫情给人们的居住生活带来了实际影响。
在所有收集的样本中,有超五成受访者已有自己的房子,其中61%的受访者仍有房贷未还清,这部分受访者中53%的人表示疫情期间由于收入减少影响到还贷进程。此前华兴投行对1000位消费者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949个样本在疫情期间仍有收入,但普遍受到负面影响,约七成较去年同期收入减少,包括两成人收入大幅减少。
那些尚未购房、选择租房居住的受访者则面临着房租的困扰。受疫情影响,许多人特别是湖北外出务工人员无法按时返回工作地,因此空着的出租屋是否仍要缴纳房租引起广泛争议。今年3月份,深圳市专门发布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住房租赁有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住房租赁各方当事人应本着守法守约、互谅互让原则,协商分担疫情造成的租金损失,任何一方不能违法强制要求对方作出让步。同时租房租赁企业应切实保障承租人的合法居住权,不得违法违约驱赶承租人。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主动减免租金的人占到所有租房者比例约三成。
调查数据显示,仍有54.43%的受访者有置业计划,这部分受访者中,14.20%的人买房计划保持不变,25.68%的人买房计划推迟,还有14.56%的人原本无买房计划,疫情之后有买房意向。无置业计划的受访者,13.61%的人原有买房计划取消,还有31.95%的人仍无买房规划。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从实际情况看,今年3月份楼市表现是要好于预期的,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抢房等现象,所以部分城市的房价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降价。这也使得环比涨幅相对2月份出现了一定的扩大。
事实上,3月龙头房企业绩已有回升现象。据中指研究院数据,3月楼市成交环比升同比降。CREIS中指数据显示,2020年3月监测的主要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升351.59%,22个代表城市环比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同比则下降32.53%。环比来看,22个城市均有不同程度上升,重庆升幅较明显,杭州次之,此外福州升幅较小,约为35.17%。同比来看,17个城市下降,北京下降幅度明显。
这个结果与此次调查结果也相一致,调查结果显示,有置业计划的一线城市受访者占比约55%,直辖市或省会城市(除一线城市)受访者占比约61%,其他城市占比48%,综合来看,非一线城市的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置业意愿更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此分析,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城市会松绑房地产调控,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还有多个城市对房地产作了“救市”调整,从某种程度推动非一线城市置业意愿。
哪些人准备买房?从年龄来看,24岁及以下有置业计划的受访者占同龄人比例约为50%,25—34岁有置业计划的占比62%,35—44岁有置业计划的占比60%,45岁及以上有置业计划的占比38%,可以发现,25—34岁受访者置业意愿较强,其次是35—44岁年龄段受访者。从收入看,年收入10万—20万元的受访者置业意愿较强,超六成有置业意愿,其次是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受访者,有58%左右有置业意愿。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分析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其观点认为,购房群体年龄偏向中青年,工作、家庭成为影响这个购房群体的主要因素,客户主要考虑项目是否具备教育资源、交通便利性、生活配套齐全性和总价承受能力。
近三成受访者推迟购房计划
市场恢复正常水平仍需时日
虽然超五成受访者有置业计划,但是其中26%左右的人置业计划推迟,其中近五成受访者预期未来房价会跌。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指数显示,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略有扩大,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微涨,并未达到受访者房价会跌的预期。
具体来看,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比1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在连续两个月持平后上涨0.2%。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比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涨幅比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置业计划会推迟多久呢?根据此前贝壳研究院发布的分析报告,消费者的购房计划普遍出现延迟,计划推迟时间主要在半年以内。其中,购房计划推迟1—3个月的比例最高,在6个月以内的累计占比达
67.8%。
哪些人准备推迟买房?数据显示,来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除一线城市)的受访者推迟购房的占比较多,超三成,其次是来自一线城市受访者,占比24%,可见疫情对直辖市或省会城市(除一线城市)购房者的影响较大。从年龄来看,35岁—44岁年龄段受访者推迟购房计划最多,占比32%,同样超过三成的还有25岁—34岁年龄段受访者,约31%。疫情对这两个年龄段购房者或带来较大影响。从收入来看,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受访者推迟购房计划最多,占比36%,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受访者有购房计划的最少,同时推迟购房计划的也最少,占比15%。
准备买什么样的房子?调查结果显示,洋房(平层套房)仍是大部分人的选择,约有27%的受访者选择洋房(平层套房)作为理想居所。其次是复式,占比26%,公寓是24%左右受访者心中的理想居所,还有约16%的受访者认为别墅为理想住宅。
房子买在哪里?市中心与郊区之间成为多数受访者的选择,超五成受访者认为最有可能在城郊交界处买房,理想地段其次是市中心,占比三成,选择靠市郊买房的仅19%左右。选新房还是二手房?77%受访者比较倾向买新房,仅23%左右消费者选择二手房。
房价方面,1万—2万元/平方米的房价区间为多数受访者的理想区间,占比32%,其次是1万元/平方米以下,占比30%,然后为2万—5万元/平方米,占比22%。其中2万—5万元/平方米的房价为一线城市受访者选择最多的理想房价,直辖市或省会城市(除一线城市)受访者则更接受1万—2万元/平方米的房价,其他城市中更多受访者认为1万元/平方米及以下为理想房价。
事实上房价是要高出受访者预期的。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20年《2月国民安居指数报告》显示,2020年2月全国67个主要城市在线新房均价16624元/平方米,二手房在线挂牌均价15503元/平方米,4个一线城市中北京新房项目在线均价为47818元/平方米,上海紧跟其后,新房均价为47212元/平方米,深圳达到49874元/平方米,广州在线新房均价为30012元/平方米,在一线城市中位居第四。
接下来,房价还将出现怎样的变化?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3月数据明显向好的主要原因,则是受疫情影响,2月市场整体处于“冰封”状态。此外,3月新建住宅基本属于网签数据释放,大部分二手房成交也是疫情前的意向成交,因此确定市场恢复正常水平甚至回暖仍尚早。
同策研究院分析师张宏伟预计,在5、6月份之前,房价下行趋势或难出现较大改变。房企为保证上半年业绩,在5、6月份或还会有进一步降价促销的动作。从房价指数表现来看,大中城市房价不具备反弹的机会,甚至有些城市房价跌幅还会进一步扩大。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则认为,当前,房价全面上涨的条件尚不具备,个别城市房价上涨也不能代表全国。
“市场反弹但并未推高价格的原因在于目前的交易是低位反弹,整体来看绝对水平依旧较低,还没有到达能让价格明显上涨的量级。”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说,目前整体供需矛盾依旧较为缓和。
近七成重视住宅品质
地段没那么吃香了
买房时哪些因素为消费者看重?以往购房,地段、价格往往是消费者最重视的因素,疫情是否有影响到这样的购房趋势?调查显示,住宅质量、户型设计成为受访者最重视的购房因素,69%的受访者将其列为购房时重要考量因素,占比最多。其次是周边环境及配套,占比63%。排名第三的热门因素是小区物业服务以及小区内的生活配套设施,占比均为54.79%。而地段成为排名第四的考虑因素。
这次疫情下,全民隔离,不少人在家办公,明显感受到房间空间不够用。既要与家人在一起的生活空间,也要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空间。家庭成员越多,对独立空间的需求也就越强。调查数据显示,三居室最受青睐,占比最多达48%,其次是两居室,占比约27%,排名第三的热门户型是四居室及以上,占比19%,还有5%左右青睐一居室,可以发现大户型受到消费者青睐。与此同时,不同受访者对户型需求存在差异。根据调查数据,45岁及以上受访者对三居室需求更多,占比68%,其次是35—44岁受访者,占比46%。
这与此前58同城和安居客发布的《2月份国民安居指数报告》结果趋势一致,报告显示,在户型选择上,2月份找房户型为三居室的占比45.5%,最受找房者青睐。此外,二居室占比略有下降,为30.4%;四居及以上占比持续上涨,达到17.4%。贝壳研究院、90度地产联合发起的“疫情下的住房消费者预期调查”将户型选择更细化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买房者,换房者更愿意买大户型。在户型的选择上,买房者因资金实力相对较弱,更倾向于购买中等户型,而且因预期相对较差,选择小户型的比例也较高。而换房者更多选择大户型,占比高达63.3%。
家住广州越秀的业主张女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全家聚在一起讨论过买房的事,以前觉得增城、从化太远、太偏,现在疫情期间全家只能蹲守在家里老破小的房子里,连窗户都不敢开,下楼倒垃圾都感觉不太安全。可以发现,在疫情发生后,不少买家对于居住空间的诉求逐渐升级,对于生活健康的要求不断上升。
恒大研究院分析文章也指出,随着防控工作持续进行,长时间居家隔离,使大家对居住体验的感受更深,将激发居民改善居住品质的欲望,引致7类新型购房需求:一是部分租赁需求转为购房需求;二是购买和持有第二居所的意愿提升;三是以大户型为代表的改善型需求将被进一步激发;四是对住房产品升级的需求更明确;五是洋房、别墅等低密度产品将受关注;六是高品质物业服务的楼盘需求提升;七是园林绿化好、周边商业医疗等基础配套齐全的楼盘更受欢迎。
超六成关注周边环境及配套
超市和菜市场成最必要配套
疫情前,很多购房者购房时更多考虑周边是否有大型商场、交通等配套,而疫情发生后,社区商业配套情况被业主广泛关注。因此,疫情对买房催生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提出了要求。
除了住宅质量、户型设计之外,63%的受访者最关注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哪些配套设施比较重要?根据调查,超市和菜市场成为住宅一公里内最重要的设施,其次是购物中心、商场、地铁站和公交站,占比都近57%,还有超四成受访者认为医院是必要的配套设施。贝壳研究院、90度地产联合发起的“疫情下的住房消费者预期调查”亦指出,有46.6%买房者相对更加注重医疗配套。
疫情期间,买菜成为困扰许多宅家抗疫人的头号难题,很多人都有在春节期间网上抢菜的经历。根据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76%的用户在疫情期间更倾向于线上买菜,但是实际上线上买菜只能覆盖46%用户,线下买菜仍是主流,而超市就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报告显示,超市、菜场、社区生鲜的渗透率分别为64%、31%、22%,而盒马、叮咚、京东到家的渗透率分别为26%、19%、14%,远不及线下渠道。米饭肉菜都是生活刚需,一场疫情更让人体会到买不到菜的难过,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超市及菜场能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了。
哪些人更重视周边环境配套?数据显示,相比男性,女性更重视住宅的周边环境配套因素,认为此因素重要的女性受访者为男性受访者的1.5倍。同时对于女性来说,住宅一公里内必须有的配套为超市/菜市场、地铁站/公交站以及购物中心/商场,对于男性来说1公里内必要的是超市/菜市场、购物中心/商场以及24小时便利店。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住房周边配套要求也不一致,数据显示,34岁及以下的受访者都认为超市/菜市场、购物中心/商场以及地铁站/公交站是必要配套,但对于35—44岁受访者来说,除了超市和购物中心,学校也很重要,对于45岁及以上的人来说,除了超市,公园和地铁站/公交站很重要。
一些新建小区,也意识到未来小区的配套功能的完善,比如自持一部分商业做菜市场、社区诊所、快递小站等,有效嫁接进来做成配套。
超五成关注物业服务
物业基础设施运作及保洁能力受重视
疫情之后,生命与健康、健康与住宅,不断刷新着人们对“理想好房”的认知与思考,智慧住宅、智慧小区等地产科技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疫情凸显了健康保障的重要性。同时,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AI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房产对智慧家居高度关注,全国各地的新旧楼盘、房产物业纷纷高举打造“智慧社区”的口号,多个房企巨头都在投向智慧科技板块。
因而,物业服务成为继住宅质量与周边配套后消费者最乐意付费的购房因素,55%受访者选择物业服务为必要的考虑因素。受访者中,尤以24岁及以下的群体最关注小区物业服务,超过六成将其作为购房时重点考虑因素。女性较男性更在乎物业服务,有58%女性选择,男性仅50%。在区域分布上,一线城市受访者相比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受访者更看重物业服务,前者占比55%,后者占比50%。
在具体物业服务中,受访者最关注的是物业基础设施运作及保洁能力,其次是安防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内社区纷纷实行封闭管理,物管从业者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物管人员春节无休几乎成为“常态”。除基本的疫情筛查、体温检测外,物管人员在社区封闭期间,还充当代买员、送餐员、快递小哥等多重角色,此前南方+客户端曾有报道,疫情期间,广州华南碧桂园的物业管家刘先生就承担起小区采购工作,前一天收集业主需求,第二天出门采购并一一送到业主家门前。
除了物管人员服务,许多小区还引入防疫高科技设备。美的置业打造AI社区,AI人脸识别、智能无感通行、垃圾满溢识别等技术为社区生活筑起安全防护网。万科数字物业通过数字化运营平台调整车行设备抬杆规则,对所有同行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记录。碧桂园引入无人机进行消杀工作,仅用三小时就把超过32万平方米社区喷洒完毕。万科物业旗下万睿科技通过智能社区平台系统,协助物业精准筛查疫区籍贯住户,快速做好目标住户出行情况统计和科学防疫通知工作。
可以说物业不仅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在这次疫情中更可能影响到我们的生命健康。但是此前贝壳找房发布的《2020新居住消费洞察报告》显示,32.4%的受访者反映当前居住小区存在物业服务水平差、反映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现象。44%的住户正遭受着社区卫生条件差、垃圾不能及时处理的生活困扰。社区是这次疫情中最基本的一道防守线,只有在社区中控制住了,才能切断疫情的扩散。
此外,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表示,疫情期间,各家物业公司都开展了多样的防疫行动,做到应尽之责。除防疫外,物业服务的提升也可以增加客户黏性,未来房地产市场必将演化为争夺存量客户的市场。
在严跃进看来,当下这个时间节点,物业服务的优劣受到全民的监督,疫情是所有物业公司的共同考题,经历这次疫情考验,业主对于物业服务价值已经有了全新的认识,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优等生”未来将会占据这一市场大的份额。
恒大研究院分析观点也认为,社区防疫工作中,不同物业的服务水平差距显著。部分缺乏物业支持的公房、回迁房等老旧小区,居委会人力财力有限,仅能进行基本的出入管控和防疫宣传工作,而品牌房企的小区拥有专业化的物管团队和充足的财力物力支持,能够制定标准化防疫预案,加强员工队伍管理和防护,进行防疫宣传、清洁消杀、出入管控和登记等。经此一“疫”,追求高品质物业服务的需求将被激发。居民将意识到高品质的物业服务不仅关系平日的居住体验,在非常时期还和自身健康安全密切相关。出品:南方产业智库撰文:周中雨 郜小平 数据采集:葛政涵 周中
疫情刚刚缓解,老周便来到了香颂,定了一套联排,接待时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房子什么样,生活便是什么样”。
4月28日,疫情以来郑州首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交付使用。该电梯长连廊封闭式半层入户设计不仅有效解决了消防通道的问题,还能刷脸乘梯,让老人们体验到“上上下下”的便利。
从本质上说,房产交易与普通商品交易没什么区别。但事实上,你在网上买一件商品,也许不用提前验货,但是买房,你却是非先看不可。
近期,深圳楼市交易再现高价“茶水费”的现象引发社会对楼市回暖的激烈讨论。对此,深圳市住建局公开表态“坚持房住不炒,继续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松动,严格落实限购、限价、限贷、限售、限户型五限政策,严控严管炒楼现象。”
据了解,近期线上旅行社新出的“非中央空调”酒店,就是满足许多用户对于独立空调的需求。据去哪儿网数据显示,全国有超5000家酒店推出了“非中央空调房”,上线一周以来,相关搜索量上涨17倍,成为平台上最热门的房型之一。
受春节假期叠加疫情的影响,一季度房企融资规模有所下滑。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一季度受监测的95家典型房企融资额为3884.04亿元,同比下降15.81%,环比增长14.98%。从绝对值来看,仍属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房地产经纪企业选择适时调整前进的节奏,专注修炼内功,积极布局线上经营,以期在未来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过一个多月的蓄客,北京市顺义区某楼盘在开售20分钟,售出了814套房源,这让仍处在寒冬之中的房地产市场看到了一丝暖意。与此同时,深圳、成都、苏州等城市都有新盘项目开盘就售罄的现象出现,在疫情有所缓解的情况下,楼市真的要报复性反弹了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总结应对“大考”的经验教训,更应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记者调查发现,眼下多地疫情缓解,售楼处和二手房中介重张,引来了大批戴着口罩的购房人。售楼处里上演的争购热门楼盘是太冲动,还是瞄准时机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