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限售政策再出江湖。苏州5月11日晚间加码调控政策,宣布在部分热点区域实施3-5年的限售,同时将房企土拍报价与预售条件挂钩。值得关注的是,限售政策已经数月未在地方调控政策中出现,这显示出当地控制房地产热度的决心。业内普遍预期,个别市场火热的城市未来不排除加码调控的可能性,但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仍是主基调,一些城市此前出现成交量上涨的“小阳春”现象,基本无入夏可能。
双端松动引躁动
如果说2018年年底房企债券市场融资出现逐步放松迹象,2019年年初以来则是房企融资成本不断下降。房企均抓紧难得的窗口期大举融资。数据显示,一季度40家典型上市房企融资总额2458亿元,远超2017年和2018年同期,其中3月份单月融资额1024亿元,为2017年11月以来新高。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主流房企境外融资成本均在6%-8%,境内融资的公司债均在5%以内,较2018年年底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进入4月,中国恒大和融创等企业均推出数百亿规模的融资计划。
尽管多数融资用途是借新还旧,但多位房企人士表示,土地储备是房企业绩的基础,一旦解决了债务和现金流压力,房企总是会大举拿地。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房企现阶段的竞争仍是规模决定一切,因此房企具有持续拿地的动力,尤其是中小型房企,窗口期拿地反而更加激进。
个人购房方面,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房地产按揭贷款尤其是商业按揭贷款发放速度较去年有所加快。部分银行如汇丰银行等外资银行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客户提供更低的按揭利率。此外,部分信贷资金也有所放松。此前有某上市银行信贷专员持续多次向记者推销该行消费贷产品,额度为30万元,年化利率约为6%。该专员对记者表示,一旦获批,现金将直接打入账户。当记者询问该专员是否需要提供相应消费凭据时,该专员仅表示,建议留存备查而非强调必须提供。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消费贷年化利率一度超过7%,且申请者只能拿到消费额度而并非现金。
调控重回高密度
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密度再度上升。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各地针对房地产出台调控措施累计超过60次。而3月份全国各地仅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15次。
从各地细则来看,4月上旬,合肥、广州等地的政策主要聚焦于公积金的规范使用以及公告供地计划,对市场尤其是购房者的预期影响不大。而4月下旬以来,尤其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针对当前部分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下达了预警提示后,部分城市调控力度陡然加大。其中,长沙宣布从4月22日起,停止执行对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该举动被视为向炒房者发出明确信号。石家庄全市暂停公积金贷款,并对离婚一年内的人士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这些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尤其是购房者的预期影响很大。”一位长沙房企人士表示。
张大伟表示,最近房地产调控预期再次出现变化。虽然很多城市还在发布人才吸引政策,但针对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在政治局会议再次重申房住不炒的背景下,调控收紧预期再起,对于购房者将有明显影响。另外,从多地政策来看,公积金政策收紧成为趋势。
“三稳”仍是主基调
针对此次苏州调控,尽管苏州市政府祭出了3-5年限售的重磅武器,但不少观察人士指出,本次调控力度低于预期,比如并未实施提升首付比例的信贷措施等,仅仅是对特定区域的一二手房屋进行限售。张大伟表示,这显示出保持市场稳定仍然是各地调控的主基调,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2019年预计这一政策取向将持续。
一位保利投顾研究院人士预计,房企融资监管可能再次趋紧,居民贷款端继续放松的可能性及幅度可能减小。监管层将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波动,“一城一策”贯彻实施、部分热点城市政策收紧微调或将持续。
而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尽管3月出现了成交量上涨的“小阳春”现象。但记者走访多个中介门店了解到,在目前严格限贷以及高昂的交易成本之下,周期性需求释放后,北京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步呈现平稳状态,“小阳春”已基本无入夏可能。
“以北京为例,一般每年两会前后都有一波交易量的上涨,一部分是刚需进场,一部分是特定需求例如学区房集中交易。但从今年情况看,交易量的上涨并不足以带来成交价格的上涨,大多数交易都是降低挂牌价后成交。”北京某中介资深店长对记者表示,“一旦过了5月适龄儿童登记入学的期限之后,市场就会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市场分化也就特别明显。例如,现在一些小户型学区房价格仍然比较坚挺,但优质学区房之外的二手房普遍都有议价空间。”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发布新规,从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提供税收优惠、鼓励刚需释放以及放宽人才政策等方面助力楼市回温。
疫情期间,受楼市低迷影响,多市相继发布新规,其中,既包括推动房企复工复产、推进售楼处安全有序开放等防控政策,也包括对房企和楼市的纾困举措。例如,上海市日前透露,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延期缴纳土地增值税。青岛出台的优惠政策则涉及对限售政策的调整。不过,在不同城市中,放松迹象与谨慎调整仍在平衡之中。
不同于驻马店松绑后被约谈、广州松绑后又撤回,海南主动收紧楼市调控,成为疫情之下首个加码调控的地方政府。业内人士认为,海南房地产调控的“逆势”之举,或许与其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的发展战略有关。
2月份以来已有超过60个城市出台了楼市相关的调控政策,不过在房地产政策调控群中,近日驻马店、广州“撤回了一条消息”。3月4日,广州关于楼市放松的相关政策被叫停;3月5日,驻马店发布的17项稳楼市政策已从官网撤下。广州和驻马店先后撤下相关文件,再次引发大众对楼市调控走向的关注。
进入2020年的房地产市场,政策松绑、门槛降低的声音不绝于耳。从今年元旦起,广东东莞、湖北武汉、四川达州等地陆续打响楼市调控“松绑”的枪声,相关部门“救市”的意愿溢于言表。就南京房地产市场而言,今年的楼市政策走势究竟如何呢?
在这一情况下,有声音认为,放开落户是为了找人“接盘”房地产,楼市调控要放开了。事实上,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接连重申“房住不炒”后,这种浑水摸鱼的言论站不住脚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在部署明年重点工作时,继续强调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专家认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要求下,明年政策不会刺激房地产,但地方有一定政策调整自主权。
10日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总报告(2019-2020)》及十一份分报告全面描述集中反映了从2016年开启的本轮调控,在宏观经济复杂变化的形势下,楼市初步稳定下来,取得了调控初步成功的经验。
与其他宏观调控措施一样,楼市调控既不可能一步到位,也需要视调控效果和情势发展予以调整和完善。各地各城市在调整楼市调控措施时,要严格依据“房住不炒”定位来评判各项调控措施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使各项调控措施真正有利于遏制炒房,平抑房价,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0月楼市人才、公积金、租赁等政策井喷,单月楼市调控67次,今年前10个月共482次,相比2018年同期上涨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