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自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去年11月以来第五次降息,也是年内第四次降准,初步测算本次降准释放资金总量约为7300亿元。
在全球市场跌跌不休,沪指失守3000点关口之时,央行再次出手。昨天傍晚,央行宣布,自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不变。经过此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已经降到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自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鼓励其发挥好扩大消费的作用。
这是央行自去年11月以来第五次降息,也是年内第四次降准,初步测算本次降准释放资金总量约为7300亿元。市场普遍认为,此次政策的信号意义非常强,央行双降旨在稳定资本市场,应对人民币贬值压力,助力实体经济回暖。
目的
双降旨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央行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存在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球金融市场近期也出现较大波动,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此次降低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主要目的是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适当提供长期流动性,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密切监测流动性变化,综合运用各种工具组合适当调节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稳定运行,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次降息降准,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向。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仍然是稳健和中性的。从调控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降息降准的目的是在通胀形势和流动性创造机制变化的背景下,维持合理的实际利率和支持适度的货币信贷增速。”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昨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