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记者在郑州市统计信息网上看到,每年度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会对市区总面积、市区面积和建成区面积进行统计。2003年,市区面积突然大幅度增加,涨幅环比增加了44%,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了212.4平方公里,尤其是郑东新区33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开始实施,郑州市区的“体型”自然随之增大。
对比
规划、统计两数据“打架”?
都力证10年间增长了70%,“标准不一”
记者了解到,上述方式对城区面积进行统计,是最近十年才逐渐成熟起来的,郑州长势的参照系可以追溯到10年前(详见10年数据)。从2004年的230.08平方公里开始,平均每年都以20平方公里左右的速度在生长,2014年更是比2013年“长胖”了近30平方公里。初步计算,从2004年到2014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增长了约70%。
记者在郑州市统计信息网上看到,每年度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会对市区总面积、市区面积和建成区面积进行统计。其中,2004年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43.3平方公里,2014年为412.7平方公里,与规划口的数据增长速度相当。
两个数据虽然“打架”,但彼此相差不多,究竟哪个更准确一些?郑州市规划局一位负责人说,统计局数据是以发改委标准来统计的,即按照每年度的用地指标来算,而规划局的数据则是在相关区域基础设施完善建成、地下管网都已建好的前提下,才会被统计进去。两者是统计标准不一,但无所谓对错。
节点
1
“200+”时代
2004年前,郑州市区的面积有多大?从郑州市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出,1999年郑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24.72平方公里,2000年增至133.2平方公里,2001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37.5平方公里。2002年的增长速度也不明显,仅比前一年增加了3.7%,面积为147.7平方公里。
2003年,市区面积突然大幅度增加,涨幅环比增加了44%,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了212.4平方公里,尤其是郑东新区33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开始实施,郑州市区的“体型”自然随之增大。
2
“400+”时代
郑州市区的发展方向比较明确,记者通过对照2009年和2014年两张建成区面积地图发现,西部的中原新区和东部的白沙园区,是近5年来开发建设最为明显的区域。2009年,建成区最东界还在京港澳高速两侧,2014年,则来到了万三公路两侧。
而万三公路,就是107国道新址。作为一条南北向的重要通道,107国道的几次东迁,正好是郑州中心城区外扩的最佳见证,面积即将进入“400+”时代。
分析
1
实力“Strong”or“虚胖”?
“这个速度,在全省范围内毋庸置疑是最快的,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都是靠前的。”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告诉记者,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在全省形成“单中心”的强势,全省的资源要素都向郑州聚集,再加上郑州在中西部地区交通枢纽的作用,省域之外的要素也在向郑州集聚。除了“地利”,郑州还有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城镇化逐步推进的“天时”阶段,城市扩张符合发展规律,也是实力的展现。
2
特点孤单的“单中心”
“不同于广东有广州和深圳、浙江有宁波和杭州这样的双中心模式,郑州是单中心的状态,没有第二个城市给它分流。”河南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表示,“单中心”虽然能展现独挑大梁的实力,但是却对城市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市民福利、城市基础实施、交通都需要跟上城区面积的扩大。耿明斋也表示,郑州的短板在于没有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体量有了,却难集聚高端人才”。
3
潜力已然 “特大城市 ”
“不管是面积,还是人口,郑州肯定已经是特大城市了。”耿明斋表示,2013年官方数据常住人口是440多万,但实际数量可能远远超过六七百万,这在中西部城市都算“个儿大”的。“还有扩张空间,一个时期内速度也不会降下去。”耿明斋表示。他同时建议,应尽快启动大郑州都市区的规划,把县市区也纳入到郑州都市区规划的大盘子,另外,“郑汴洛焦新许”的中原城市群也要启动一个统一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呈现集聚效力,也更加把城市扩张的价值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