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郑州图书馆新馆投用后,老馆开始打造郑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并计划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中心周转书库。孙红强介绍,郑州图书馆成立于1953年,位于大石桥的老馆1994年9月正式投用,占地面积11240平方米,馆舍面积9699平方米,藏书40多万册,办理借阅证近6万份,近年来每年接待市民超过100万人次。
孙红强认为,在全民阅读时代,这种建设谈不上充裕,“图书馆资源依然属于稀缺”。
各方热议关注城市的发展,都是源于爱
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和网友,了解他们对拆除郑州图书馆老馆的看法。
正在阅览室看报的“老郑州”刘爱国说,他今年65岁了,退休后的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从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个人,受益匪浅。
“这里就是我的精神家园。”他说,郑州图书馆新馆太靠东,而省图书馆又在郑州西郊,两馆都离市中心太远,不够方便,“老馆的存在,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憾,拆了有点可惜了!”
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对于该馆的去留,目前持保留意见的较多,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如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设施冲突,难以调和,拆除图书馆未尝不可。
网友“匆匆那年”说,郑州图书馆老馆对一些有时间、爱读书的人可能有用,但对不少上班族来说,“如果能拆掉,尽快建成地铁,实际作用可能会更直接一些”。
“不管持何意见,大家都是出于对城市发展的期待,是对这个城市的爱。”这位网友的观点,被不少人点赞。市民建言征迁方案能否再优化,争取两全其美?
昨日上午,在郑州图书馆老馆看书的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宋文钦说,地铁建设和图书馆建设都应该是城市发展的着力点,都很重要,不能轻易因为一个就舍弃另一个,“如果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那是再好不过了”。
这种建言,不少市民也持支持态度。一位经常在该馆读书看报的老人认为,郑州地铁3号线金水路站如果避开图书馆,选在附近的游园或沿河空地,拆迁量会更小,“站点建成后,地面也可以恢复原貌,可谓完美”。
最近进展郑州市文广新局提交报告建议调整规划方案
记者昨日还获悉,针对郑州图书馆的征迁,郑州市文广新局已于2015年12月30日向郑州市政府递交报告,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统筹考虑,重新调整规划方案。
这份报告还指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82号)规定,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实际上,目前该局尚未正式收到有关方面的征求意见函。
目前,郑州市政府方面尚未有明确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