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郑州“两环三十一放射”生态廊道自2012年开始至2016年1月,已完成26条道路绿化,总长280公里。今年7月中原区又有7条道路完成建设。
郑州“两环三十一放射”生态廊道自2012年开始至2016年1月,已完成26条道路绿化,总长280公里。今年7月中原区又有7条道路完成建设。可近期记者多次接到读者举报,生态廊道没建好却变成停车场、菜地、垃圾堆。为啥会变成这样?哪个部门具体负责?
【现象】郑州生态廊道成停车场、垃圾堆
据今年10月30日媒体报道,郑州市南三环与兴华南街交叉口东北角生态廊道,被市民当成停车场,廊道中植被被轧坏。
11月27日郑州市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巡防队员马子坚向记者反映,郑州市北三环南阳路口东南角生态廊道枯木成林垃圾成堆,媒体报道后,才由市政12319安排惠济区刘寨街道办事处先行处理,至于这地方到底归谁管一直还没个确切说法。
由此,记者开始向郑州市民征询更多生态廊道方面的信息,很快就收到多方回应。原来,在郑州市南四环、西四环上的生态廊道也都难逃被破坏的命运。
【调查】一条路上生态廊道 一边生机勃勃一边被破坏
◎垃圾遍廊道 有人还种上菜
12月14日上午,记者从郑州市南四环张新庄公交站下车,沿路边的生态廊道向东走。刚进入廊道中小路,就看到树林中满地的生活垃圾及排泄物,一米多高的小树上挂着成袋的垃圾和破布条。
继续向东行二三十米,廊道中出现一片汽车轮胎及破家具。在距离南四环张新庄公交站200米左右,生态廊道中出现一个深约1米的深坑,近20棵绿植掉进坑里,五六棵已干枯断裂。知情人徐女士介绍,塌陷深坑是今年夏天下雨冲出来的,至今无人处理。
继续向东行进不到100米,记者发现,在南四环张齐寨公交站后面的生态廊道竟被大面积改成了菜地,种上了小白菜。再向东行走一两公里后,记者发现有人在廊道中清理垃圾。
◎一边生机勃勃 一边荒草丛生
12月14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来到郑州市西四环陇海路交叉口西北角的生态廊道,此处的绿植被打理得生机勃勃。然而,沿路口向北约50米处的生态廊道,成排的细小枯树歪歪斜斜被枯枝残叶缠绕,地面上的枯叶积了近半米厚。廊道中间还踏出一条小路,沿线又形成了一条垃圾带。再继续向北走,穿过一条马路后的生态廊道又变得井井有条。
◎小吃街加停车场 这个廊道用途广
当天下午5点,记者又来到郑州市西四环昌达路附近,西四环东边汪庄新村小区两边的生态廊道,简直让人不忍直视。小区大门南边的廊道中“破沙发和旧桌椅齐堆,枯叶与垃圾一色”,廊中小路上竟还停着一辆大铲车。
一位在廊道中散步的小区居民告诉记者:“不自觉的人往这儿扔垃圾,但是也没人管。”
小区大门以北,临近道路的地方被小商贩摆上桌椅做起买卖。而里面则停满了汽车。廊道中小路上的地砖已被大面积破坏,骑电动车者不时穿行而过。几个孩子在小树间绑起绳子荡起秋千,被绑的小树摇摇欲坠。记者看到,廊道中的部分树木已经全株枯死。
【说法】廊道究竟归谁管?
针对目前调查中发现的情况,记者12月14日下午联系到了郑州市园林局宣传办公室的王书记,她表示项目的问题需要找到区域的具体负责人才能解释。记者又将部分调查内容及采访提纲发了过去。
昨日上午,记者接到王书记电话,她告诉记者,南四环生态廊道属于郑州市二七区政府建设管理,而北三环是园林局负责。当记者表示,问题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区域时,她又告诉记者:“按照文件规定,谁建设谁管理。”
昨日下午,郑州市园林局宣传办给记者发来了关于北三环南阳路东南角垃圾积存处理情况的说明:
“该区域现在由建设单位代管,还未正式移交,我们已责成建设单位在24小时内清理完毕,同时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召开了所有标段负责人参加的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加强日常管理。根据《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管理办法》郑政〔2014〕41号(下称《办法》)相关规定:生态廊道遵循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和属地建设、属地管理的原则,生态廊道建设管理经费按属地原则及市有关部门职责分工纳入市、县(市、区、管委会)政府部门财政预算,主要用于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维修养护及工作经费等,对于破坏绿地的行为,根据《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然而,说明中对记者在采访提纲中列出的“是谁在管?政府单位还是招标企业?”“廊道的管护、巡防的周期是多长?”“发现问题后多长时间能解决?”“管理人是否熟知绿植特性,并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市民发现问题向谁举报?”等问题并未给出明确回应。
随后,记者查看了《办法》的内容,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市生态廊道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生态廊道管理养护标准和管理养护考评细则,加强对全市生态廊道管理养护工作的检查、考评和监管。”而第六条规定:“市园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市生态廊道主管部门。”
【专家】
建立协同协作机制 明确责任和奖罚制度
郑州市生态廊道到底如何管理,记者采访了河南师范大学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的副教授刘英基。
刘英基表示,对于生态廊道的保护,应当明确具体的管理办法,保护措施最好具有可操作性,提高附近居民对于廊道保护的意识和参与性,建立居民举报奖励措施;生态廊道的管理还要改变碎片化、条框化的规章管理制度,纳入更新的高度,加强交通、环境、营业等部门的协同管理,建立协同协作机制,明确责任和奖罚制度,责任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