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民币贬值背后的宽松货币政策势必推高中国内需,而使老百姓支付房贷的压力大大减轻。
按照当下的经济状况,中国货币政策应当如何选择?笔者认为,应当宽松。实际上,打从2014年年初开始,中国已经开始将货币政策从原来的紧缩、偏紧转向了中性为主。但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中国经济状况如何?当然是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实体经济境况更加艰难。所以,中国货币政策应当转向宽松。
利率和汇率相伴相生
但问题来了。如果中国货币政策转向宽松,那势必意味着人民币贬值。这是一个相伴相生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利率和汇率同样是货币价格的表达,只不过一个是对外表达,一个是对内表达。但在开放条件下,利率和汇率将犹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彼此关联,密不可分。利率上升,货币升值;利率下降,货币贬值。反之,货币升值,意味着货币紧缩(利率高了);货币贬值,意味着货币宽松(利率低了)。
利率上升(下降),货币升值(贬值)很好理解,去看看这些年欧美日的情况便一目了然。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大规模QE,把利率压低到零,立即引起全世界对美元贬值的预期;相对而言,欧洲和日本的QE跟进,其目的也显而易见,为了欧元、日元跟随美元一起贬值。正因如此,全世界有识之士提出“货币竞争性贬值(或称汇率大战)”的担忧。这件事说明:开放条件下,压低利率实际就是贬值本币。
那为什么货币升值(贬值),预示着货币紧缩(宽松)?因为在开放条件下,利率是高是低,货币政策是松是紧,它不仅要和自己的过去纵向比较,而且还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利率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好理解,中央银行加息、减息都是相对于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现在比过去高了,就是加息;现在比过去低了,就是减息。
其实,在开放条件下,本国利率相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硬通货国家利率是高是低,往往比简单的纵向比较显得更加重要。因为,这样的横向比较,关乎汇率的变化。比如,如果中国的货币条件比美国货币条件紧,中国利率比美国利率高,那人民币升值预期一定要强于美元;反之亦然。
为什么?因为开放条件下,中国利率高,货币条件紧,大量套利热钱就会更愿意流入中国,推高人民币币值。因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市场上美元多,人民币就会相对少,人民币就升值。相反,人民币不断升值说明热钱在不断地流入中国,说明它们有利可图,也说明中国利率相对较高,货币相对较紧。
人民币可以“有序贬值”
如果我们明白了上述原理,那如果中国决定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去刺激经济增长,那人民币相应发生贬值还有什么奇怪的吗?中国的经济现状需要“中性偏宽”的货币政策,而同时必须容忍人民币的“有序贬值”。现在,这个过程终于开始了。
人民币“有序贬值”是不是意味着“持续贬值”?不是,有序之序完全可以变化多端。比如,一段时间内,可以是缓慢而持续的贬值;一段时间内,可以是有升有贬,在双向波动中总体贬值;还有就是,一段时间内突然大幅贬值,而之后再缓慢升值,但升值幅度小于贬值幅度,从而总体贬值。但无论如何不可以先大幅升值,而之后缓慢地持续贬值。因为,那会导致市场预期过于明确,而给人民币狙击留下突破口。所以,所谓“有序贬值”其实必须是一个“有序与无序对立统一”的过程。
我们必须吸取人民币缓慢升值而给予投机者稳定市场预期的教训,正是因为这一稳定的升值预期,导致热钱持续不断地流入中国,而变成人民币头上的堰塞湖。正像当下,人民币好像不能贬值,只要一贬值,立即就有人鼓动热钱逃离中国,鼓动中国国民兑换美元,加上攻击中国经济的软肋,从而让贬值变成一种自我循环的恶性事件。更重要的是,如果人民币贬值恶性循环,势必绑架中国货币政策不敢宽松,不敢降低利率,而使中国经济进一步恶化。
人民币贬值,快一点要比慢了强
贬值过程和升值过程完全不一样,尤其是人民币。升值过程中,中国经济、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是一个“由小变大”逐步的过程,所以有条件缓慢为之;但现在不一样了,当人民币需要贬值的时候,中国的开放程度已经非常高,所以稍有不慎就极易遭到攻击,因此贬值过程对中国央行而言,许多问题处理起来难度要大得多。
从日本、东南亚国家的历史看,通常升值可以缓慢,只需多年,但贬值都是瞬间之事。尤其是多年不断地升值,货币紧缩已经使国内经济基本面发生了严重的恶化。在这样的条件下,货币贬值成为必然,而且脆弱的经济基本面一定会被当成软肋攻击,并在短时间内,让本币贬值和经济基本面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原理很简单,本币短时间、大幅度的突然贬值,会导致国民,尤其是企业和中产阶级为了保值而大量用本币兑换外币,从而加剧本币贬值,更重要的是本币贬值会导致物价飞涨,更加迫使大量本币兑换外币,物价更加上涨;物价飞涨导致工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企业会瞬间破产。
所以,从发展中国家的本币贬值的经验看,其速度快了不是、慢了不是。但总体评价,快一点要比慢了强。因为,这是一场外汇储备的“消耗战”。短时间完成一定幅度的贬值,然后央行还有足够的能力托住市场,并使之渐渐恢复平静;但如果是缓慢贬值,并形成长期稳定的贬值预期(像升值过程),那一定会让全球投机客与本国国民全都变成本币狙击者,无论央行外汇储备有多少,恐怕都无法阻挡这样的恶性循环。
此外,人民币贬值的过程中,必须配合资本项目,甚至经常项目的严格核查。因为我们必须防止“资本恶意出逃”,至少要大大减低其可出逃性和出逃速度,给中国金融市场一个缓冲的机会,确保自身的外汇流动性充足。
有人会说,3.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足够用了。正常情况下,3.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仅足够,而且嫌多。但异常情况就不对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外汇储备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防范外部的金融冲击。试想,中国居民拥有50多万亿的储蓄存款,而按照当下汇率,3.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就约合23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国民都可以用人民币兑换外币,那3.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够用吗?所以,在人民币“有序贬值”的过程中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尤其是当中国经济存在一些严重问题之时,启用“资本项目核查”去应对,应当是最有效又低成本的方式。